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他為扶貧耗盡了心血』——追記江西駐村扶貧乾部胡學發
2018-04-06 18:00:32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社南昌4月6日電 題:『他為扶貧耗盡了心血』——追記江西駐村扶貧乾部胡學發

  新華社記者胡錦武、林浩

  『低保戶吳正國反映,其本人患癌癥,希望給予幫助。由於吳不屬於貧困戶,不在幫扶范圍,但會在合適的時候給予必要的幫助。』『蜜橘生長情況不好,有減產趨勢,經向村委班子了解,今年雨水不足,影響了蜜橘生長,蟲害也比往年厲害些。』……

  打開駐村扶貧乾部胡學發生前留下近40頁的『民情日記』,類似的記錄比比皆是。

  今年1月5日,江西撫州市長運有限公司工會副主席胡學發在擔任南豐縣太源鄉寨俚村駐村『第一書記』期間,因勞累過度引發心肌梗塞。1月19日,胡學發在得知脫貧驗收通過後的第三天,在醫院不幸病逝。當地乾部和貧困群眾評價他『為扶貧耗盡了心血』。

  隱瞞病情堅守扶貧一線

  胡學發駐村的寨俚村地處南豐、黎川兩縣交界的偏遠山區,屬於省級貧困村,全村共有26戶貧困戶。2017年2月,已經53歲的胡學發主動申請到寨俚村駐村扶貧。

  他這一想法,一開始就遭到妻子彭桂萍的激烈反對。因為只有妻子知道,胡學發2014年就曾因高血壓引發心肌梗塞,到『鬼門關』走過一回。『我是農村出來的,農村的情況我比別人更了解。』在丈夫軟磨硬泡並一再保證『按時吃藥』保重身體的情況下,彭桂萍最終被說服。

  但讓彭桂萍沒想到的是,在離家100多公裡外的寨俚村,胡學發對她的承諾並沒有兌現。

  白天走訪貧困戶了解情況,晚上歸整扶貧資料,一到寨俚村,胡學發就忙活開了。『經常看他工作到深夜,把每家每戶了解到的情況都記錄得特別仔細,答應貧困戶的事情,他總要想方設法做到。』一起駐村扶貧的同事郭澤純說,曾經看到胡學發偷偷地吃過好幾種藥,但從來沒聽他說過自己有什麼病。

  2017年6月擔起駐村『第一書記』的胡學發比過去更忙了,加班熬夜的次數越來越多。『白天在村部從來沒碰到過老胡,在貧困戶家遇到過好幾次。』寨俚村黨支部書記胡四昌說,一到晚上,胡學發辦公室的燈就成了長明燈。

  『這樣的乾部,親兄弟都沒這麼好』

  寨俚村70歲的彭永纔老人一見到記者,就說『已經兩個多月沒見到胡書記了。』

  由於老伴和兒子相繼過世,彭永纔帶著13歲的孫子生活,日子過得很艱辛。爺孫倆雖然種了40畝南豐蜜橘,但一沒勞力二沒銷路,有時眼看著蜜橘爛在地裡,也無計可施。胡學發得知後,先後兩次組織他所在公司的職工和家屬前來果園開展采摘活動,既解決了勞力、又解決了銷路。

  『我連地裡都沒去一次,胡書記每次都直接把錢交到我手裡。』彭永纔說,過去每周胡書記都要來家裡轉幾趟,要麼幫忙蓋房子,要麼幫忙采摘銷售蜜橘。老人流著淚說:『這樣的乾部,親兄弟都沒這麼好。』

  『他就是見不得別人受苦。』彭桂萍說,丈夫住院期間,每天至少要接村裡來的十幾個電話,都是找他幫忙解決各種困難,直到手機被醫生強行『沒收』。『可是病情稍有緩解,他又把手機要了回來。』

  太源鄉掛點寨俚村的鄉乾部封國武說,胡學發平時最常說的話就是『既然來了,就要把事情做好。』『可他只想到別人的苦,卻忘了自己的苦。』封國武說。

  『他身上有一股韌勁』

  在胡學發駐村的住處,衣櫃裡放著沾著泥點的雨鞋、雨衣和手電筒。『這是胡學發駐村扶貧的「三件寶」,雨鞋雨衣是為下雨天泥濘的土路准備的,手電筒是為晚上入戶准備的。』一同駐村的同事趙建明說。

  記者見到51歲的昔日貧困戶游發金時,她正專心致志修剪著即將輪種的檳榔芋種,而去年此時,她還坐在家中為生計發愁。2017年5月,胡學發了解到游發金家的困難後,鼓勵她栽種白蓮。『可是胡書記,你要告訴我白蓮該怎麼種呀?』游發金的話把胡學發鬧了個『大紅臉』。

  讓游發金沒想到的是,一個月之後村裡通知大家到村部開會,原來是胡學發從附近的廣昌縣請來了專業技術人員,專門給大家傳授白蓮種植知識。『沒想到胡書記這麼用心。』游發金說,去年光種白蓮就賺了6000多元,成為家裡最大的一筆收入。

  『他身體有病從來不說,家裡有困難從來不提,困難職工、困難群眾的事卻一件件都記在心上。』撫州長運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建仁說,胡學發身上有股子韌勁,認定的事情非要辦好不可。

責任編輯:孫宇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