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年近半百的『綠皮車』和年過半百的守護者
2018-08-09 15:59:00 來源:華夏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這列僅有6節硬座車廂的『小慢車』,已經在平汝線上行走了45年。

  雖然沒多少行李,但是任金田依然會將行李架整理整齊。

  柳斌為燃煤茶爐加煤。燒鍋爐是高溫天氣中比較難熬的事。 (銀川客運段供圖)

  墨綠色的車身和座椅,白色標牌,車廂頂部掛著一排電扇,列車『況且況且』地緩慢爬行在小站之間……

  這樣的情景在全國大部分地區已經消失不見,然而在銀川開往汝箕溝這一單程僅有143公裡,海拔卻相差1000多米的區段,7524次『綠皮車』是開進賀蘭山的唯一大眾交通工具。

  在這趟跑了將近半個世紀的綠皮車上,班組列車員平均年齡已過半百。

  8月1日清晨,49歲的列車長閆敏一邊巡視著車廂,一邊再三叮囑乘務員們:『一定要做好通告,避免旅客下錯車、坐過站;行李架要隨時調整……』

  事實上,她的『兵』都比她年長。

  56歲的任金田和59歲的桂永華成為相鄰車廂乘務員只有一年零四個月。

  『2009年我轉崗來客運段,乾客運工作不到10年,可任金田乾了28年的列車員,是我的師傅。』再過7個月就退休的桂永華說。和現在常見的旅客列車不同,綠皮車出現的問題多,乘務員更需要經驗和『手藝』。比如,冬天注水口堵了怎麼處理、夏天怎樣燒好全列車僅有的茶爐等。

  粗略記錄一下任金田的半小時:一共開了3次車門,擦了3次地,收了1次垃圾,幫助旅客接開水、搬行李17人次。

  『過了大武口,車廂裡基本就剩通勤職工,可以歇歇。』任金田說。話雖如此,任金田並沒閑著,趁旅客少的時候,他把列車廁所從裡到外仔細清理了一遍。

  穿過車廂連接處,58歲的王孟軍正忙著整理行李架。整理好行李架,王孟軍又做了旅客去向登記,不知不覺間,汗水就濕透了衣背。雖然車廂裡每個窗戶已經開到最大,車頂上的老舊電扇在不停轉動,但終究抵不住悶熱。溫度計顯示,車廂內已接近42℃,比車外高出將近10℃。

  高溫蒸烤的綠皮車上,最難熬的莫過於給供應開水的茶爐加煤,這對於剛調整到這個班組的柳斌來說,是個不小的考驗。

  快50歲的柳斌把茶爐爐膛內的煤火用爐鉤拉散,他的衣服濕著貼在後背上,臉上、胳膊上全是汗水,還有一道道黑色的汗跡。『這已經很好了,大太陽曬著的時候車廂內溫度能達到50℃以上,變成了大蒸籠,我們每天都在免費蒸桑拿。』

  返程再次路過大武口時,閆敏與車站交接了從山裡帶回來的信件。

  『剛開通的時候,這趟車特別受歡迎,每天人滿為患。』64歲的胡東昇感慨地說。

  1973年,19歲的胡東昇是7524次列車駛進汝箕溝時的第一批司機。

  如今,做為乘客再次踏上這趟列車,胡東昇說:『這條線路這趟車,我難以忘懷。』(記者李徽實習生劉亞萍)

責任編輯:焦志明
【專題】喜迎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