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寧夏60年)沙漠小城弄潮『雲端』
2018-08-09 15:48: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社銀川8月7日電題:沙漠小城弄潮『雲端』

  新華社記者趙倩

  地處騰格裡沙漠南緣的中衛市,是寧夏回族自治區最年輕的地級市。60年前,我國首條沙漠鐵路——包蘭鐵路從這裡穿越茫茫沙海正式通車,由此創造出的麥草方格治沙模式享譽世界。如今,為衝破資源和環境約束,中衛市搶抓信息技術變革帶來的機遇,對標美國鳳凰城,在沙漠邊建設國際領先的『雲計算信息高速公路』。

  隨著一座座現代化數據中心落成,一家家國內外知名雲計算企業入駐,一批批雲計算專業大學生走出校園,雲計算產業讓中衛嘗到了高質量發展的甜頭,也正成為世界重新認識這座沙漠城市的新名片。

   對標國際,雲計算引領產業突圍

  『中國首條沙漠鐵路』『麥草方格治沙奇跡』『壟斷性沙漠旅游資源』……中衛多數的榮譽和名片都因沙而起。

  黃沙的威脅雖漸遠去,但仍局限著中衛的發展。作為一個撤縣建市僅10來年的西部欠發達城市,產業結構調整、生態環境保護、脫貧攻堅等矛盾和壓力,在這裡更顯突出。比如,全市鋼鐵、冶金、電解鋁等重工業曾佔比高達80%。

  中衛市市長萬新恆說,沙漠城市的轉型發展,在世界范圍內都是難題。中衛市產業基礎薄弱,但同時經濟體量小、人口規模小,船小好調頭,只要選准產業,做專做精,就能做大做強、點上突破。

  資源稟賦越是有限,產業發展越要『另闢蹊徑』。對標被稱為『沙漠硅谷』的美國鳳凰城,參照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產業目錄——寧夏適合發展『大型或超大型數據中心建設及運營』類產業,中衛市找到了現實路徑和政策指引,將目光瞄准了雲計算這個千億美元級『大蛋糕』。

  搶灘雲計算產業,中衛的決定開始並不為外界所認可,甚至被認為癡人說夢。『5年前,我剛來時,圈內朋友都笑我,老田是去中衛放羊嗎?』寬帶資本兼寧夏西部雲基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田溯寧說。

  田溯寧等人實際上早已胸有成竹。年平均氣溫8.8℃,發生7級以上地震的概率幾乎為零,電力供應穩定且價格較低,到全國各大城市的距離均在2000公裡以內……原先『隱藏』的優勢被逐一挖掘,成為發展雲計算的產業優勢。

  據測算,在中衛建設數據中心的綜合運營成本同比要比北上廣低45%。『因此,仿照當前國際上流行的「前店後廠」的雲計算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方式,我們自覺地將中衛定位為「後廠」。』萬新恆說。

  資本是最為敏銳的。2013年,寧夏與北京市合作建設寧夏中關村科技產業園的協議簽訂。2014年,亞馬遜AWS最終決定將其在全球布局的第十個數據中心落戶中衛。

  變跟著東部走為與東部一起走,變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為與東部同時創新起步,中衛市用敏銳的產業嗅覺,彌補了經濟基礎和自然稟賦上的先天差距,也為西部欠發達城市轉型蹚出了新路。

  如今,談起雲計算,中衛已成為繞不開的城市。『一座座現代化數據中心正在曾經的戈壁灘上拔地而起,中衛也將通過「雲」與世界連接。』田溯寧說。

   產業集聚,『後廠』價值不斷釋放

  走進中冶美利雲產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數據中心的機房,一排排兩米多高的高密機櫃整齊矗立,裡面擺放著正在運行的服務器。

  正是這些『機器大腦』,讓一家『僵屍企業』起死回生。美利雲的前身中冶美利紙業股份有限公司,是當地一家瀕臨破產的傳統造紙國企。2014年,該企業利用上市平臺吸收戰略投資者,建設20萬臺服務器發展雲計算產業,之後一度成為寧夏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

  美利雲一躍『雲端』,實現華麗轉型。而『一雁領頭,眾雁齊飛』,雲計算產業在中衛快速聚集。數據顯示,5年來,中衛市已累計完成廠房、服務器及各類基礎設施建設投資35億元。美國ZT、德國世圖茲、中國移動數據中心、奇虎360數據中心、美團雲……一批世界、全國知名大企業因『雲』而來。

  『前幾年中衛市財政收入有限,近5年卻連續保持每年2億元的增速。』萬新恆驕傲地告訴記者。

  雲計算,不僅增強了中衛發展的『硬指標』,也通過一批應用項目悄然提昇著城市的『軟實力』。

  環衛工作關乎民生,然而在不少城市,卻仍處於『談起來重要,管起來粗放』的狀態。而在中衛,道路浮塵每平方米不超過5克,垃圾停留時間不超過5分鍾,『以克論淨』嚴苛標准的背後是雲計算、大數據的『智慧』支橕。

  據中衛市城市公用事業管理所副所長萬玲介紹,中衛市自2016年開始運行智慧環衛雲管理系統,融合GIS、物聯網、大數據等相關技術,能夠實現智能考勤、查崗監督、一鍵求助等9項功能,環衛管理效率提高40%以上。

   逐夢『雲端』,『服務器農場』加速形成

  一年前,家住寧夏西吉縣的李堯還對雲計算、大數據完全沒概念,而現在,作為寧夏大學中衛校區軟件工程專業大數據方向的大一學生,他已可以輕松聽懂來自印度國家信息學院(NIIT)外教老師的專業課。

  『剛開始覺得很難,但現在越來越喜歡大數據這個專業了,一方面是老師們很有水平,另一方面就業前景也不錯。』他說。

  在西部發展產業,人纔往往是最大的瓶頸。而中衛在雲計算產業起步之初,就開始一手抓企業落地,一手抓人纔培養。這直接催生了雲計算與高等教育在中衛『聯姻』。

  2014年,寧夏大學中衛校區籌建並招生,中衛市第一所高等院校就此誕生。『中衛校區辦學目標很明確,側重培養雲計算、大數據方向應用型人纔,學校還與亞馬遜、NIIT聯合辦學,使學生能接觸到最前沿的雲計算知識。』寧夏大學中衛校區管理辦公室主任楊振東說。

  如今,每年有140名左右學生來到中衛,走進大數據的課堂。他們中的很多人將逐夢大數據,成為信息化時代的『弄潮兒』。

  在前不久舉辦的首屆『雲天大會』上,中衛又向外拋出了要打造『投資成本最小』『網絡條件最好』『建設速度最快』等『六最』雲生態產業鏈。

  『中衛雲計算產業已經進入了加速發展期,未來還會不斷吸引大量投資創業者。』田溯寧說。對他來說,選擇中衛,既是投資自己的夢想,也是延續父母對這座城市的情感。因為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他曾多次跟隨從事沙漠化研究的母親來到中衛。

  『那個年代中衛縣城風沙很大,人們還騎著駱駝,我印象最深的一幕就是穿著破爛的棉襖,坐在沙漠裡吃著烤饅頭,而如今,我的目標是要在這裡建設國內首屈一指的服務器農場。』田溯寧一邊回憶,一邊展望。(完)

責任編輯:焦志明
【專題】喜迎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