煥然一新的村委大院、綠意盎然的苗圃基地……春暖花開時節,走進群山環繞中的貴州省石阡縣國榮鄉葛宋村,火紅色的紫薇花樹漫山遍野,一幅美麗鄉村的圖景呈現眼前。然而一年前,這裡還是無人問津的窮山溝。
未來網(www.k618.cn中央新聞網站)貴州遵義7月19日電(記者趙楠謝青)『豬不喂了,賺不了錢!我現在每個月在苗圃工作,收入最多能到2400元,比養豬賺的多多了。』葛宋村村民李逢良一臉高興對記者說。
煥然一新的村委大院、綠意盎然的苗圃基地……春暖花開時節,走進群山環繞中的貴州省石阡縣國榮鄉葛宋村,火紅色的紫薇花樹漫山遍野,一幅美麗鄉村的圖景呈現眼前。然而一年前,這裡還是無人問津的窮山溝。

貴州省石阡縣長榮生態產業園。(未來網記者謝青攝)
解決就業崗位將『輸血式』扶貧變為『造血式』脫貧
曾經交通閉塞,山高谷深,土地零散分布等因素制約了貴州省銅仁市石阡縣國榮鄉產業發展。國榮鄉在2016年9月被確立為20個極貧鄉鎮,成為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
在修建長榮生態產業園之前這裡並沒有道路,園區的村民們說他們都主要以種植苞谷為生。62歲的村民李仁昌回憶,上世紀80年代,土地承包到戶,他家分得的田雖然看起來還比較多,但都分散在深谷裡、山脊上,收成全靠『天長眼』,一遇乾旱就絕收,想吃一頓大米飯都是奢侈願望。
說到這裡石阡縣縣委常委、國榮鄉黨委書記龔朝清給我們算了一筆賬,如果按照山地特性來算,在風調雨順的情況下,每年每畝地的產值在500斤左右。而500斤苞谷的總產值如果按其市場平均價格一塊錢來計算,也就500塊錢。因此國榮鄉每年的總產值不超過600萬元,這還是在沒有計算老百姓投入的種子、肥料以及勞動力等的情況下。

貴州省石阡縣長榮生態產業園農戶在種植苗木。(未來網記者謝青攝)
村主任李正平告訴記者,以前靠著人均不到一畝的零散土地,大家勉強能維持溫飽。自2017年10月國榮鄉長榮生態產業園建成後,該產業園以為群眾增收為目的,將『輸血式』扶貧變為『造血式』脫貧,讓農戶進園務工有薪金,土地入股有股金,產業見效有紅利。
龔朝清提到,現在老百姓每月的收入,差不多就是過去一年的收入。另據記者了解,自2017年產業園建成以來,每天務工的民工達164人左右,每天平均發放民工工資1.4萬餘元,截止5月底,已發放民工工資1413800.45萬元。待園區全部建成後預計可直接解決240餘個就業崗位,確保國榮鄉葛宋、新陽、代山3個貧困村脫貧成效有保障。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暴雨驟風天氣頻至 阿城區城管部門及時排險2021/08/30
- 趙薇作品被多平臺除名2021/08/27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