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南合作市那吾鎮卡四河行政村門婁村,屬典型半農半牧村,農牧民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是政策性收入和種養殖業。全村共14戶120人,均為藏族;可利用草山面積5100畝,耕地面積292畝,人均佔地2.8畝;牛存欄264頭,戶均存欄18頭。2017年底全村農牧民人均收入9730元,貧困人口人均收入9648元,全村整體脫貧,並成為合作市生態文明小康村。

『以前,奶產品的收入很低:鮮奶交到乳品廠,酥油賣30多元1斤,曲拉不到10元1斤,一年下來收入纔6000元。』7月14日,卡四河村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法人更高纔旦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現在做成酸奶後,收入大幅提高。2017年,合作社運轉4個月後就給每戶村民分了5000元。』
?牛酸奶是藏區民間非常傳統的奶制冷飲,很多藏區牧民喜歡在家中自制?牛酸,門樓村很多牧民也保留著這一傳統制作習慣。


2017年,幫扶單位合作市農牧局根據門樓村?牛養殖業發展實際,為門婁村購置了一套30多萬元的酸奶加工設備,並成立了專業合作社,村裡14戶村民全部加入合作社。
『4間寬敞的藏式建築依山而立,儲存罐、冷熱罐、均質機、封裝機;冰櫃裡放置著剛做好的新鮮?牛酸奶……』7月14日,記者看到這家佔地面積僅有60平方米的『酸奶加工廠』,加工廠不大,但是一應俱全。這裡加工的?牛酸奶表層是一層厚厚的黃色硬脂奶皮,扒開奶皮,軟嫩黏稠的酸奶象豆腐腦一樣潔白如雪,入口酸甜涼爽宜人,深受消費者喜愛。

除了加工廠,門婁村還在合作市市區建立了酸奶直銷店,店裡除了銷售鮮奶、酸奶,還賣酥油。據更高纔旦介紹,門婁自然村依托自建『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供應牛奶,經過『加工—包裝—銷售』一體化產業鏈,日產酸奶量達200公斤,達到了『雙促進雙發展』良好態勢。
現在,這個以放牧為主的村莊,在制作出健康、綠色的藏族特色?牛奶產品的同時,也為村裡帶來了最大收益,讓落後的村莊跟上發展的步伐,開啟了牧民群眾的新生活。
合作市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合作市始終把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貫穿於精准扶貧的全過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投資3.4億元開工建設生態文明小康村60個,惠及農牧民1735戶10032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村(自然村)20個,貧困村投資達1.29億元,受益貧困戶460戶2468人。
生態文明小康村的建設,極大改善了村莊基礎設施條件,使小康村整體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也有效引導轉變了農牧民群眾落後的生產、生活習慣。

走出酸奶加工廠,只見一棟棟錯落有致的牧民新居格外引人注目,自來水直通家門口,幾個小朋友在村裡廣場上愉快的玩耍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楊秀峰)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暴雨驟風天氣頻至 阿城區城管部門及時排險2021/08/30
- 趙薇作品被多平臺除名2021/08/27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