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要脫貧,得先找到原因。當地深入查找,發現村民大多文化程度低,務工多以打零工、散工為主,務工收入低,主要致貧原因是因病致貧,發展缺技術、缺資金。
當地開展『私人訂制』式幫扶:缺技術的進行挖掘機技能培訓和種植、養殖技術,對貧困戶住房進行改造、缺乏養殖資金的幫助申請貼息貸款。
但這還遠遠不夠,像蘇小蘭這樣的村民,無法外出務工,種地收入不足,致富依然是難題。
2014年,村黨支部書記蘇育民在臨夏州舉辦的西北五省農博會上,看中了高原樹莓,請教專業人員後發現馬巴村的土壤很適合種植。
不過要在村裡推廣新品種,並不容易。蘇小蘭覺得種一畝要花4000塊錢,萬一長不好怎麼辦?采摘了沒人要怎麼辦?
為了避免風險,打消村民疑慮,2015年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和文書每人試種了1.5畝。
原本,樹莓是第一年長苗子,第二年進入掛果期,第三年進入盛果期,20年受益。意外的是,當地試種的第一年就有零星掛果。
蘇育民說,樹莓種植每畝需要成本4000元,今年平均每畝收益為7000元,是糧食等農作物的5倍。
於是村裡成立了馬巴村高原樹莓種植專業農民合作社,吸納貧困戶為社員,計劃種植200畝高原樹莓,並和青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為期8年的收購合同,確保供銷渠道暢通。合作社還計劃等到了盛果期,增加銷售渠道,舉辦采摘節現采現賣等。
這下,蘇小蘭放心了。
『兒子在外打工,家裡就我和老伴,地裡種的夠吃就行。』她家種了兩畝樹莓,加入了合作社。今年她家的樹莓開始掛果了。

蘇小蘭家的致富果樹莓
樹莓的采摘從7月份開始,村裡建立了專門的冷庫,村民每天將采摘的樹莓送到冷庫,每公斤5元錢。
采訪時恰逢雨天,蘇小蘭有點著急,因為沒辦法采摘了。
雖然不知道樹莓最後會做成什麼產品,但這個紅色的果子蘇小蘭很喜歡,她摘了幾顆讓大家嘗一嘗,她說,種樹莓要比小麥、玉米劃算,還輕松。
今年,光樹莓這一項,蘇小蘭家的收入可能就要增加幾千塊錢。
『如果今年摘得多,我家有可能會脫貧呢』,在蘇小蘭看來,這紅紅的果實能讓她家的日子逐漸變得紅火。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暴雨驟風天氣頻至 阿城區城管部門及時排險2021/08/30
- 趙薇作品被多平臺除名2021/08/27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