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傳:鄭德榮,東北師范大學教授,我國著名中共黨史專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重要開拓者和奠基人,吉林省優秀共產黨員。被教育部追授『全國優秀教師』榮譽稱號

鄭德榮生前始終保持著黨史工作者應有的尊崇態度和學者的批判精神。資料圖片
2016年1月份,鄭德榮90歲時,恰逢從教65年,名流聚首,師徒興會,鄭老講了近3個小時。他歷數一生的經歷,談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從求學到任教,從對中共黨史的研究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探索,從如何發現問題,到如何解決問題,極富感染力。臺上老人津津樂道地講,臺下聽眾專心致志地聽。『我今年90歲,再過5年,建黨100年時,我與黨一起過生日。』鄭德榮最後說。
2018年5月2日,直腸癌全身轉移的鄭德榮教授在病床上摘下氧氣面罩,艱難地叮囑,讓學生繼續修改他已入選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的論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主要成果和寶貴經驗》。5月3日凌晨,他安詳辭世。
信仰了60多年的共產主義,講了一輩子馬克思主義,這就是『紅色理論家』、東北師范大學教授鄭德榮的一生。
鄭老的世紀追求
在老鄰居眼中,鄭德榮老先生與常人無異。沒有校長的架子,天天早上都到南湖散步,見誰都要關心關心。他最喜歡小孫女,如果路上碰見哪位,都不忘誇一誇他的孫女漂亮有禮貌。
平凡的鄭老並非普通的模范人物,篤信馬列主義讓他走上了人生高峰。
1926年1月份,鄭德榮出生在吉林延吉龍井。解放戰爭時期,他與3位同學忍飢挨餓,靠著每人一把黃豆投奔解放區,並被安排到東北大學繼續讀書。
在這所大學裡,鄭德榮師從著名文學家公木,那個穿黃大衣上課,平易近人的詩人。他也認識了西裝革履的張如心教授。張如心早年留學蘇聯,加入中國共產黨後,最早研究毛澤東思想,這樣的名人信仰共產主義,對鄭德榮震撼極大。1952年鄭德榮畢業留校,做了一名中國革命史教研室教員,『延安四老』之一的成仿吾當時是校長兼教研室主任,在世界觀上徹底改變了鄭德榮這個年輕人。鄭德榮歷經民族苦難,歷盡艱辛,最終走上了追隨中國共產黨的道路。東北大學的紅色教育和高素質導師,成就了他的格局、品質和價值觀。1953年,鄭德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信仰的力量讓27歲的鄭德榮成為中共黨史的研究者。當年在對中國土地革命和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研究中,他悟出:中國共產黨在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中一步步走向成熟,最終奪取政權,靠的就是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毛澤東思想。鄭德榮10萬字的講義,後來成為他第一部著作的雛形。之後,便一發不可收。鄭德榮一生撰寫的學術著作和教材有50多部,高水平學術論文260多篇,奠定了中共黨史的學科基礎,在海內外享有崇高的學術聲望和學術地位。
堅實的治學,讓鄭德榮在1978年成為副教授。1983年,憑學術成就和高尚的個人品格,他出任東北師范大學副校長。在1986年卸任副校長職務之後,他繼續在黨史專業耕耘,成立了第一個毛澤東思想研究所。
鄭老的孫女鄭凱傑說,爺爺給她最深的印象是,活到老學到老。
研究,永遠立於潮頭之上,不吃老本,自我超越。從80歲到90歲的10年間,是鄭老又一個『學術黃金期』。他共承擔了3項國家課題,出版了5部學術專著,發表了70多篇論文,僅2011年一年,就發表文章14篇。
今年81歲的老鄰居孫柏楓,從1961年起就是鄭老在東北師大的同事。孫柏楓是東北師大體育學院運動醫學教授,她對人體脈絡的研究被鄭老挖掘出來,他希望找到醫學與馬列的關系。『鄭老師是有自己想法的人,他曾問我人體什麼脈絡最重要?後來我發現他問這個是要與他的研究對接。他說毛澤東思想與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一脈相承的。』孫柏楓說。
2013年鄭德榮得了癌癥,但他始終非常樂觀,始終沒有間斷研究工作。
鄭老的三子鄭曉亮這樣評價父親,『他對馬列主義的信仰此生從未動搖過』。鄭曉亮說,『馬克思主義已經成為他的精神支柱,在我母親送葬那天,他的學生在家陪他,他讓學生給他念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討論問題。他說這樣是對老伴最好的紀念』。
『67年乾一件事,平凡處見偉大,細微處見精神。他76歲上講臺,90歲作報告。得了癌癥後他說,「我一上臺就什麼都忘了」。一生奉獻和堅守是鄭老精神的核。』東北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王延這樣評價鄭德榮。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雙城區完成民生微項目25個 提昇『我為群眾辦實事』工作成效2021/09/01
- 李陽回應前妻家暴指控:教育女兒時發生言語爭執2021/09/01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