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志偉獨創線塑技法。
大洋網訊 前日,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第七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頒證儀式,來自佛山的黃志偉接過證書時十分激動。據了解,此次評選廣東只有4人入選。從初出茅廬的陶藝師,到如今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黃志偉足足花了35年時間完成。在這35年的時間裡,『線塑』這一手法的創作,更是給他的陶藝生涯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的作品的藝術性也得到大大提昇。
在旁人看來,從2010年到2018年,黃志偉用了8年時間完成了從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向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轉變。而在黃志偉看來,這個中國工藝美術界最具權威的認定,是對他三十五年陶藝生涯的肯定。佛山市文化主管部門相關負責人說:『縱觀黃志偉的陶藝創作路,他一直在前行,唯一不變的是他的那顆匠心。』黃志偉坦言,成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並不是終點,而是起點。未來在豐富技藝手法的同時,他還將肩負起更多的社會責任。

作品《悠閑老子》
評選:八年努力終成國大師
前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黃志偉與廣東省另外三位大師一起領到『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榮譽證書。從2010年獲評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一直到2018年,他用了8年時間獲得中國工藝美術行業內最高榮譽,成為中國陶瓷界的雙料大師。『我參評三次,這次終於圓夢。』黃志偉坦言,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評選,不但作品要出色,作者的綜合素質也很重要,包括慈善、傳承、社會責任心等方面。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評選堪稱中國工藝美術界的『奧林匹克』,在評選上是極其嚴格的。黃志偉說:『我做了一份有一本書厚的材料,上面寫滿了自己的從業經歷、業績和獲獎等情況,之後報給市裡的協會,由市協會推薦給廣東省工藝美術協會。』省裡再組織大師報材料,還有實操打分環節,選出綜合分數最高的15人參評,整個廣東有36人申報參評。
而到了國家級層面就更加嚴格了。『首先評委會要求大家選送三個代表作去參評,在實操環節開始之前,讓大家現場抽簽,從三個代表作品抽出一個現場制作。』黃志偉稱,他選送了《悠閑老子》《海闊天空任我行》《樂濟公》三件代表作參評。本來是很想做能隨意發揮的作品《濟公》,但後來抽到了《悠閑老子》。在三個小時的時間裡,他非常熟練地完成了現場實操環節,所做出的作品也得到評委的認可。

黃志偉將陶瓷與燈具結合。
創新:跨界合作增加附加值
『他的作品沒有停留於藝術,而是讓藝術走進人們的生活。』在前不久舉行的『非遺新時代——佛山傳統手工技藝傳承人對話』活動上,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人類學研究所所長方李莉對黃志偉在陶藝創作上的創新探索給予高度評價。在方李莉看來,黃志偉把陶藝與產業相結合,不僅推動了文化傳承,也為產品增加了文化附加值。
去年11月,佛山功夫(動作)電影周開幕,當晚的年度導演及最優秀男演員手中捧著的獎杯是一尊黃飛鴻的造型,這座獎杯便出自黃志偉之手。『當時佛山要做功夫(動作)電影周的獎杯,政府部門一下子就看中了黃飛鴻的作品《王者之風》,訂購了20多件。』黃志偉說,黃飛鴻陶瓷是根據獎杯進行了重新設計,而且全部是收藏級別的。
黃志偉還與本地廠商聯系,制作陶瓷燈具,增加產品的實用性,讓石灣陶更多的跨界融合,在貼地氣的同時獲得更強的生命力。
技藝:顛覆傳統創『線塑』技藝
黃志偉的『線塑』技法可謂獨樹一幟,還申請了國家專利。對黃志偉的『線塑』技法,中國雕塑泰斗潘鶴老先生評價是:『繼傳統,開前衛。』黃志偉還吸收了國畫中的『墨分五色』手法,『線塑』技法的運用讓他的作品不僅顯露超凡脫俗的外觀,更有清雋高雅的情致,最後形成一卷立體的水墨畫。
說起『線塑』技法的誕生,還得從在廣州美術學院說起。1989年,黃志偉考入廣州美院雕塑系,求學期間,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教室裡有一副人體骨骼的教具,『每晚對著這副骷髏就是為了將人物塑造得更有型』。在反復鑽研中,他獨創出『線塑』手法,『石灣公仔的傳統題材與國畫的題材一致,國畫中有線描「十八法」,於是我嘗試用泥條作線,勾勒陶塑,沒想到效果出奇的好』。
傳承:授徒宣講潛心傳技藝
黃志偉不僅收徒授藝,還奔波於全國各地博物館,義務做講座,希望將石灣陶的名氣擴散出去。這些年來,黃志偉不僅帶了30多個徒弟,而且還在全國十幾個城市的博物館或者圖書館做講座。
徒弟學成之後會乾什麼呢?黃志偉表示,他們有的會在老家開店或者到培訓中心教授陶藝,有的會把自身提昇了的技藝充分發揮到陶藝創作中去。就這樣,石灣陶藝被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帶到全國各地。
此外,黃志偉還活躍在當地各中小學和高校裡。他不僅會去給中小學生上陶藝課,還會在佛科院、廣州市輕工技師學院這樣的學校上課。『內外結合,纔能讓石灣陶走得更遠。』
公益:熱心慈善十年捐50萬
除了陶藝,黃志偉還十分熱衷公益事業。記者了解到,10年來,他累計捐出近50萬元用於公益事業,或用於災後重建、或用於貧困助學、或用於關愛孤寡老人。黃志偉表示,這是藝術家的社會責任,也是德藝雙馨的前輩們做出的典范。『雖然捐出的資金不多,但這是我對社會上長期以來關注、幫助我的人的感謝。』
文、圖/廣報全媒體記者劉鵬飛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雙城區完成民生微項目25個 提昇『我為群眾辦實事』工作成效2021/09/01
- 李陽回應前妻家暴指控:教育女兒時發生言語爭執2021/09/01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