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來水醃咸菜』,這句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流行於天津的順口溜道出了當時用水的窘境:飲用水咸度高,高到能直接醃咸菜。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水後,長江水進入天津。截至6月3日,南水北調工程已累計向天津供水達28億立方米,相當於196個杭州西湖的水量。今天,『水到渠成共發展』媒體采訪團來到天津居民家中,實地探訪南水給天津帶來的變化。

劉麗娜家用上了長江水。記者魏雨攝
在位於天津市紅橋區的龍禧園小區,業主劉麗娜已經在這裡生活了三十多個年頭,見證了天津市民用水情況的變遷。『以前的水燒出來是咸的,難以入口,水垢還特別多,涼白開倒在杯子裡都能看見水垢。』劉麗娜說,『不僅如此,就連洗澡的花灑都要定期拿白醋泡,否則水垢一多就會堵。』
2014年12月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天津人喝上了甘甜的長江水,南水不僅口感好,水的硬度也低,水垢淤積問題解決,飲水質量大大提高。『原來我們打算安裝淨水機,長江水來了以後,也用不著了。現在喝的水口感好,泡出來的茶味道都不一樣。』劉麗娜當場沏了一壺茶,請記者們品嘗。

劉麗娜請記者品嘗用長江水沏出的茶。記者魏雨攝
據了解,通水三年多來,所引長江水水質常規監測指標一直保持在地表水Ⅱ類標准及以上;中心城區、環城四區、靜海區以及濱海新區部分區域居民用上長江水,供水區域覆蓋14個行政區、1200平方公裡,約910萬市民從中受益。
長江水的到來不僅解決了生活用水的問題,天津的水環境在南水等『外援』水的匯入下也獲得了新生。

天津市三岔口。記者魏雨攝
俗話說『先有三岔口,後有天津衛』。三岔口是子牙河、南運河、北運河的三河交匯處,被稱作天津的發祥地。隨著社會的發展,水資源短缺問題越發嚴重,天津面臨著河道斷流、水域萎縮、水質難以保證、生態用水得不到補給的窘境。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後,南水由應急補水變為常態化補水,有計劃地向天津市子牙河等河道補水,擴大了水系循環范圍,促進了水生態環境的改善。補水後,不但運河通航恢復有望,天津的環境水質也得到了明顯好轉,中心城區4條一級河道8個監測斷面全部達到或優於V類水,實現100%達標。

天津市子牙河。記者魏雨攝
據悉,截至6月3日,南水北調工程已累計向天津供水達28億立方米,相當於196個杭州西湖的水量。南水已成為天津市重要的飲水水源,其生態供水更是極大改善了天津市的水生態環境。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雙城區完成民生微項目25個 提昇『我為群眾辦實事』工作成效2021/09/01
- 李陽回應前妻家暴指控:教育女兒時發生言語爭執2021/09/01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