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水到渠成共發展】許昌:昔日『乾渴之城』今日『水潤之城』
2018-05-30 14:41:05 來源:大河網  作者:祝傳鵬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編者按

  南水北調工程,成敗在水質。中線工程通水4年來,中線工程的水質究竟如何?中線工程采取了哪些措施保護水質?5月28日至6月5日,大河網記者隨中央重點新聞網站采訪團深入中線工程一線,探尋渠首、河南、河北等地通水4年來,南水北調人為護好這一渠清水背後的故事。

  三達人工濕地

  大河網訊 『這塊濕地總佔地面積77畝,日處理規模3萬噸,總投資約3000萬元。通過濕地礫石層生物膜和濕地植物根系的分解吸收,進一步提昇至地表水環境質量Ⅳ類標准後排放,每年可以給清潩河補充大約1000萬立方米的清潔中水,有效補充了清潩河的生態基流。』5月29日,河南景尚水環境有限公司的員工劉慧芳在介紹三達人工濕地時說,像清潩河三達這樣的人工濕地許昌市一共規劃建設了7處,面積最大的220畝,最小的33畝,總投資約3億元,清潩河沿線的所有污水處理廠都配建類似的人工濕地後,每年可以為清潩河提供清潔中水約4000萬立方米,補充了全市1/3的生態用水。

  許昌自古就有『蓮城』之美譽。早在明嘉靖時期,許昌城河中遍植蓮花,『一城荷花半城柳』曾經水潤蓮城千載。

  但近半個世紀以來,許昌卻成為缺水之城。人均水資源量是全國的1/10,不足我省人均的一半。上世紀80年代,許昌曾被列為全國40個嚴重缺水的城市之一。那種盼水之情、親水之歡,唯有飽受數十年缺水之痛的許昌人纔能深切感悟。

  許昌北海公園一角

  2013年5月,許昌市緊緊抓住水利部在全國開展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即將建成通水的雙重歷史機遇,精心謀劃了以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為引領,包含水系連通工程和50萬畝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在內的三大水利項目。

  長江水、黃河水、淮河水匯引許昌,昔日的『乾渴之城』變身為碧波潺潺的『水潤之城』,許昌人民真正告別了『缺水之痛』、實現了『興水之夢』,提前實現了『河暢、湖清、水淨、岸綠、景美』的目標,為中西部缺水型地區建設水生態文明做出了有益探索。

  『一橋河上橫,詩畫韻無窮。漣漪濯清蓮,花開別樣紅。』5年的時間,水通了,景美了,古城許昌,忽如一夜春風來。

  城水互動,人水和諧。如今,佔地3300畝的中央公園,碧水環繞,游人如織;擁有近500年歷史的護城河,再現『十裡荷花半城柳』的風采;北海、鹿鳴湖、芙蓉湖、秋湖濕地公園、灞陵湖,五個波光瀲灩的湖泊,如同五顆空靈的藍寶石鑲嵌在許昌;清潩河、灞陵河、飲馬河、護城河、運糧河……幾條碧波蕩漾的河流,如同藍色的飄帶擁抱著許昌。在荷香中入夢,在水聲中醒來,許昌,這個曾經因水而困、因水而懮的北方城市,如今正因水而興、因水而美。就這樣,這座豫中的曹魏故都有了新的名字:水韻蓮城。

責任編輯:遲灝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