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蘇志均成立車陂龍舟文化促進會 以文化帶動治水推動家鄉河湧保護
2018-05-28 10:43:55 來源:金羊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怎能在黑臭的河湧裡劃龍舟?那種體驗不堪回首』

  蘇志均成立車陂龍舟文化促進會,發起公益項目,以文化帶動治水,推動家鄉河湧的保護

  『這是今天的魚王,足足20斤!』5月26日一早,廣州市天河區車陂村,抱著剛剛出塘的長嘴大魚,村民簡永全樂開了花。在他身後的魚塘裡,十多位鄉親腳蹚泥水,為『歇息』已近一年的龍舟『接風洗塵』。魚塘南側,2018尚天河『一水同舟全情共享』國際龍舟文化節暨『美麗鄉村』微電影大賽也在車陂同章簡公祠內隆重舉行。隨著深藏細淤內的龍舟『現身』,同時浮出水面的,還有寶貴的水質環境保育宣教機會。

  『這是一個公益項目,去年還獲得過第二屆廣州社會創新獎「十佳社會創新項目」稱號。』記者了解到,過去一年裡,車陂村依托保育傳統龍舟文化和村落文化,將文化推廣行動延伸到河道水體保護。經歷了個人志願巡護、引入環保公益機構協作、推舉民間河長行動、發動居民自覺保護水質等有益嘗試守望家門口的車陂湧,被列入『黑臭水體』名單的車陂湧河水,今年已摘掉『黑臭』帽子,並從官方獲得『初見成效』的治理評價。

  采寫:記者李斯璐

  容忍與改變

  端午是南粵水鄉的重要節日,珠江水系的眾多支脈,如密布蛛網,連起了廣州城的各個村落。自古而今,廣州人都有端午『省親』的習俗。各村的龍舟隊伍順著湧道,一站一站地前往各兄弟村『應景』。

  『不趁車陂景,不算扒龍舟』。作為千年古村的車陂村,一直以切身行動,踐行著廣府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每逢端午,世代車陂人都以『龍』會友——起龍、采青、賽龍、探親、招景趁景等等,忙得不亦樂乎。車陂村目前有46艘傳統龍,數量居廣州自然村之首,30年來,『車陂杯』民間龍舟賽一直被譽為全城水平最高的賽事。龍舟與河湧,孕育著與別不同的車陂文化。

  事實上,車陂湧全長18.6公裡,在清代時期就以『龍舟景』舉世聞名。每年端午節,車陂湧上百舸爭流,岸上人聲鼎沸。龍舟文化已深深地刻在『車陂村』的村史裡,成為一張讓本地人驕傲的名片。

  蘇志均是生長於車陂村的80後,也是龍舟愛好者隊伍中一員。他珍藏的童年記憶中,最不可磨滅的便是兒時與同村兄弟爬上村裡大榕樹看龍舟。『我是看著端午龍舟景長大的。』蘇志均說,他還目睹了車陂村從傳統農村變成城中村的過程。

  『大量來穗人員的湧入,使村民農地逐漸成為出租房,生活污水與周邊工廠污水大量排放向湧裡,垃圾飄浮,散發臭味。怎能在黑臭的湧水裡劃船,那種體驗不堪回首。』這樣的生活環境,促使蘇志均在完成學業後毅然回到車陂村委會工作,並暗暗立志,一定要盡己所能,改變河湧髒臭環境。

  傳統與環保

  車陂村,有不少年輕人和蘇志均一樣同好龍舟文化,比如他和朋友簡熾堅,去年開始便為了車陂龍舟文化的保護和傳承而奔走。在車陂村委牽頭下成功申報『車陂村扒龍舟』為廣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消息傳回車陂村,村民們奔走相告,『我聽說了,趕緊帶著孩子跑回來。』簡永全回憶,當時像他一樣已遷居他處的村民都趕來看牌匾,興奮異常。

  車陂龍舟文化的興盛與車陂湧分不開,但令村民們沮喪的是,這一年,廣州市河長辦制定《廣州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意見》時,通過監測摸查,也將車陂湧納入『廣州黑臭水體』名單。『河湧水質是和每個車陂人息息相關。人人都希望生活在岸綠河清的社區環境中,然而大家既有可能成為河流保護者,也有可能是河流污染者。』蘇志均想了很多,有了方向。

  在車陂出現環保小組前,蘇志均不僅個人自願巡河,還集結了村裡的龍舟手,希望以文化傳承的動力來培育社區的中堅力量,成立車陂龍舟文化促進會,發起『一水同舟,守望相助』公益項目,以文化帶動治水,開展環境倡導,推動家鄉河湧的保護。蘇志均動員著村裡的資源,協調各社區的公益力量,倡導共同守望家門口的河湧。

  蘇志均坦言,一開始,自己是環保菜鳥,後來纔知道,掌握專業知識纔能帶動居民了解河流的變化、讓河湧治理得到政府關注。『當時,廣州環保組織「新環保生活促進會」孵化出「民間河長計劃」,我與該組織取得聯系,向他們取經。』

  去年端午節,車陂湧上出現了一道特別的風景線——龍舟文化促進會、車陂湧民間河長與剛新成立的女子鳳船隊,齊齊登上四艘龍舟鳳船,游龍巡湧。『這是一次有趣的嘗試,既展示龍舟文化魅力,還宣傳保衛母親河車陂湧的理念。』蘇志均很清晰地認為,這場傳統龍舟文化保育背後,更應該營造居民對社區生態環保共建共治共享的公益氛圍。

  共治與共建

  去年6月,車陂志願者服務隊(總隊)注冊成立,匯聚了多支以保護河湧為目標的『民間河長』隊伍,車陂湧也因此成了廣州『民間河長』最多的河湧之一。

  專業環保公益機構為車陂湧周邊社區培育有專業能力的巡湧志願者,蘇志均也加入到巡護車陂湧隊伍,他帶著小伙伴們一起學習水體保護知識,經過一年的陪伴,這支巡湧隊從測水、舉報再到推動社區關注『河湧』。

  今年5月以來,高溫籠罩廣州。車陂湧附近美好社區的彭姨仍冒著高溫,和巡河志願服務志願者一起沿湧巡護。『我們逢每周四,就會到河湧段巡查,今天巡查的情況很好,水面有樹葉漂浮物,綠化帶乾淨,無偷排現象。』彭姨說,這樣的巡護並不難,只要堅持,就能形成一種良好的氛圍,帶動身邊朋友、鄰居形成保護車陂湧水質的意識。『我們這隊志願者,都是感受到社區的護水氛圍之後,加入到行動來的。』

  廣州水網河道交匯,家門口那條陪伴社區成長的河湧是珠江流域大家庭的一員,廣州政府部門近年來重拳整治河湧黑臭水體,截至目前,廣州已經有35個達到初見成效、不黑不臭標准。車陂湧只是當中之一。

  『如今,車陂湧的巡護志願者規模,從去年零星幾人,擴增到擁有了上百人隊伍,這些變化,都讓我看到了在地保護力量的成長。』蘇志均說:『我們正在准備成立水上救護隊,以車陂村作為培訓基地,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龍舟運動中,並且讓龍舟運動不再限於每年端午節的競渡,平時就可以讓小學生劃龍舟,讓游客也可以親身下河劃龍舟。』

  目前,車陂村正著手將『車陂村扒龍舟』申報為廣東省非遺,村裡的龍舟文化展覽館也已在建設中。

  未來,他們還希望,在綠岸清水的映襯下,車陂龍舟文化能與公益、旅游、環保跨界交融,與時尚天河一起,成為廣州、廣東、乃至全國的一張旅游名片。

責任編輯:焦志明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