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時代的職教機會在哪裡
然而,在人工智能時代的大背景下,目前的職業教育模式仍然是大工業時期形成的,能適應大規模流水線標准化的生產方式,但隨著時代發展,企業生產方式的進步,這種操作性的工作崗位需求越來越少。陳秋明感嘆,『給高職院校帶來的時間不多了,但機會和挑戰並存。』
就在幾個月前,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和平安集團就聯合成立『深職院—平安科技金融學院』一事進行了反復溝通和磋商,期望打造國內最大的金融職業化人纔培養平臺。
平安國際智慧城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業務總監趙羚志介紹,平安不僅在做保險認證培訓,還包括計算機、房產、理財以及證券等方面人纔培訓上都有涉足。『平安要建立一個雙師制的教育體系和培訓體系,解決目前師資方面匱乏的問題。』趙羚志介紹,要讓更多既了解企業文化,又了解專業知識的老師回歸學校,讓學生更有就業競爭力。
這是產教融合的一個典型案例。陳秋明介紹說,深職院的培養目標就是要從原來的技能型人纔轉型成為支持型、創新型、技術型的人纔。轉型的關鍵就在於產教融合、職普融合、技術和文化融合、教育和生活融合、現代信息技術和教學融合。『通過對學生的「六融合教育」,讓學生在提高就業競爭力的基礎上,培養其職業認同,再通過職業來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陳秋明說。
另外,高職院校還應該轉型成為企業家的搖籃。高技術的發展使得創業的門檻越來越低,生產方式更加多元,所以高職院校不僅要進行創新創業教育,還要讓大部分學生能夠以創業的精神投身就業。『在深職院,畢業生一年內實現創業的比例大概是4.43%,年內實現創業的比例是12.7%』。
陳秋明認為,高職院校還要轉型成為中小微企業技術研發中心,從原來的專注人纔培養轉型為既專注人纔培養,也專注於技術研發。比如深職院建立了十大應用技術和創新中心,其中有一個已建成的就是引進了美國康奈爾大學霍夫曼諾獎團隊,成立了深圳職業技術學院霍夫曼先進材料研究院。同時,還成立了長江學者孫立寧教授牽頭的智能制造技術研究院,以及長江學者蘇宏業教授牽頭的智能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這個研究院也是國家重點實驗室深職院的分室。
陳秋明說,高職院校還要轉型成為市民的終身教育學校。深職院從原來的專注於校內學歷教育轉變到現在的深圳市民的需求在哪裡就把學校辦到哪裡,辦真正接地氣的高職教育。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