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職院校如何轉型
2018-05-28 10:18:03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劉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科技產業革命促職業教育轉型昇級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職院校如何轉型

  『即使是百度這樣的大品牌公司,現在也是越來越難招到人了,原因是什麼?就是整個行業像大數據和雲計算方面的行業人纔缺口特別大!』近日,在深圳職業技術學院舉行的『一帶一路』職業教育國際研討會上,百度雲數據科學家沈志勇提起目前企業的用人困境由衷地感嘆。

  『這其實是一個巨大的商機』,沈志勇分析說,缺口這麼大,尤其是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已經上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整個社會都出現了需求,這也是很多創業的互聯網科技公司最頭疼的事——招不到人。

  每次科技產業革命,都會引起職業教育轉型昇級

  就在這次職業教育國際研討會上,取代傳統速記員為大會做速記服務的是速度更快的即時翻譯器。上午的會議剛結束,所有的參會人員都收到了完整的會議實況記錄。實際上,就在會議現場,參會的各國代表都可以通過小屏幕分享不斷滾動播出的英漢文字實況。

  『這一次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科技產業革命的特點,就是在滿足手工定制的個性化需求的同時,又能夠更快更好地大規模批量生產』。深圳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陳秋明從歷次科技和產業革命角度來分析職業教育怎樣順應時代,進行自身的轉型昇級。

  人類在農業社會的生產方式是作坊式的手工、小規模生產,對應的職業教育的形式就是學徒制;到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出現了機器生產,建立了工廠制度後,早期的職業學校也應運而生;到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實現電氣化,大規模的流水線、標准化作業成為常態,為適應這種需求中等職業學校大量出現;到了第三次工業革命實現了信息化,就業崗位的技術含量越來越高,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美國的社區學院、英國的技術學院等一批高等職業院校應運而生。

  『每一次科技產業革命,都會引起職業教育的轉型昇級,這已經成為歷史的發展規律。』陳秋明闡述了當下新一代科技產業革命的特點:手工工廠時代的私人訂制規模太小,而大工業化時代可以批量生產卻無法實現人工定制,而在人工智能時代,數據流動實現了自動化。關鍵技術裝備從單機裝備智能化發展到了智能工廠制造化、自動化水平從生產裝備的自動化發展到數據流動的制度化,比如銷售服務人為乾預的因素越來越少,一部分腦力勞動也可能被人工智能所代替。

  更為重要的是,現在的制造業大部分是生產型制造,而在人工智能時代,將向更為深層的服務型制造轉型,而重復性的、機械性的、程式化的工作將可能被人工智能所代替。

  世界銀行2016年世界發展報告中,對各個國家目前工作崗位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比例進行了預測,中國達到了77%。目前海爾空調已經有了無人工廠,京東也上線了無人超市,建設銀行也有了無人銀行,人工智能已經發展到了我們的生活每個角落。

  職業教育將成為必須接受的未來之考

  讓自己的孩子接受職業教育而不是學歷教育。在現代社會中,也許這將成為一種主流共識。

  『在德國,如果你有一個好產品,你就會獲得非常高的滿足感,這是更值得德國社會認可的一種價值觀,』來自德國聯邦教育與研究部的職教專家Oliver Diehl分享道,『在德國,政府正在做的事情是搭建一個有競爭力的職業教育體系,同時又有包容性,能夠給每個對某個行業感興趣的人提供受教育的機會。』

  實際上,即使在制造文化發達的德國,人們也經歷過職業教育和學歷教育的兩條路之爭。Oliver Diehl說,早期的德國學生,大概有90%的人去接受職業教育,只有10%的人接受大學教育,但是這種情況在過去幾十年來,逐漸變成了60%的大學教育和40%的職業教育。然而人們也發現,在高校錄取的這些學生中有大概28%~30%的輟學率,也就是說有30%的大學生沒有完成自己的學位教育。通過這樣的反思,德國社會目前也認識到,職業教育和學位教育是兩條路,都能通向人生的成功。

  而在中國,職業教育已經變成了莘莘學子必須面對的未來之考。我國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副巡視員葛維威介紹,目前,中國有職業院校1.21萬所,年招生929萬人,在校生2682.40萬人,其中,中職學校1.07萬所,年招生579萬人,在校生1577萬人,招生數和在校生數分別佔高中階段教育的41.97%和39.88%;高職院校1388所,年招生351萬人,在校生1105萬人,招生數和在校生數分別佔普通高等教育的46.06%和40.13%。『職業教育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

  『毫無疑問,中國已經建成了世界最大規模的職業教育體系。』葛維威說,全國職業院校共開設近千個專業,近10萬個專業點,基本覆蓋國民經濟各領域,年均向社會輸送近千萬畢業生,職業院校畢業生成為支橕中小企業集聚發展,區域產業邁向中高端的生力軍。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楊雪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