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探索一號』5月22日電 我國自主研制的4500米載人深潛器『深海勇士』號,今年正式投入試驗性應用以來,性能穩健、運行高效。21日,我國著名海洋地質學家、『南海深部計劃』專家組組長、82歲高齡的同濟大學汪品先院士在南海第三次下潛,這也是『深海勇士』號第76次成功下潛。
『深海勇士』號載人深潛器是在國家863計劃支持下、由國內近百家單位共同研制。研發團隊歷經8年艱苦攻關,先後突破總體設計與優化、大厚度鈦合金載人艙設計制造、大深度浮力材料、低噪聲深海推力器等一系列關鍵技術;成功實現了潛水器核心關鍵部件的全部國產化,降低了運維成本,有力推動了我國深海裝備功能化、譜系化建設。是繼『蛟龍號』之後,我國深海裝備的又一裡程碑。
自去年10月成功完成全部海上試驗後,『深海勇士』號今年正式投入了試驗性應用。目前,正在執行第三個航次、我國『南海深部計劃』西沙深潛航次任務。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於2011年立項啟動的『南海深部計劃』,是我國海洋科學領域第一個大規模的基礎研究計劃,西沙深潛航次是該計劃8年『科學長跑』的最後衝刺。
為深入研究南海西沙海域的冷泉、沈沒珊瑚礁、深海濁流等科學問題,來自同濟大學、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等單位的8名科研人員,先後乘坐『深海勇士』號到甘泉海臺、海馬冷泉、西沙海槽和泥火山的海底,在現場進行深海過程、生物群和微地貌的觀察研究,同時采集了豐富的海洋生物、岩石、沈積物以及供分析的微生物、海水等科學樣品。
其中,汪品先院士九天裡三次下潛。他說:『「深海勇士」號為我國海洋工作者「向深海進軍」增添了一個先進的作業平臺。深海是人類的未知世界,科學工作者一旦有機會親歷其境,就會出現意外的驚奇。乘坐潛器到海底,親眼觀察了甘泉海臺冷水珊瑚的「慢生活」、海馬冷泉動物群的「快生活」,南海深海過程的豐富多樣,給我們帶來了研究的新意。我們正在整理深潛帶來的新科學問題,舉行航次後會議落實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由於本航次時間緊任務重,『探索一號』科考母船抵達南海目標海域後,『深海勇士』號連續作業。不僅一天一個潛次,每次下潛八、九個小時,還兩次連夜加班進行『夜潛』,兩個潛次之間的時間相隔僅5個多小時,展現了穩健優質的工作性能和高效專業的運行模式。
來自全國14個單位的60名考察隊員乘坐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探索一號』科考船,於5月11日從三亞起航執行『南海深部計劃』西沙深潛航次任務,計劃5月24日完成任務返回三亞。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