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普洱幣』騙三億 3000多位投資者被騙
2018-05-15 15:42:25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崔寧寧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區塊鏈』+茶詐騙四部曲

  第一步:穿上『馬甲』

  第一步是將虛擬貨幣包裝上新鮮元素,披上『區塊鏈』的外衣,普銀公司聲稱其發布的『普洱幣』(後更名為普銀幣),是一種自稱以百億藏茶作為抵押的虛擬貨幣,投資人所持有的每一枚普銀幣都有對等實物藏茶作為抵押。投資人可將普銀幣放到聚幣網(虛擬交易平臺)上買賣,以此賺取差價。

  第二步:粉墨登場

  第二步是在前期進行瘋狂宣傳,吸引大量熱錢進盤。這家公司在互聯網、社交平臺、投資論壇上設立公號大肆宣傳,甚至在星級酒店做路演,並承諾短時期內的高額回報。

  第三步:引君入瓮

  第三步,犯罪嫌疑人在前期拉漲幣價,讓『投資者』吃到一些甜頭。但根據警方偵查結果,價格的變動系該公司使用投資人的投資款進行操作,一度將普洱幣的價格從0.5元拉昇至10元。該公司承諾將投資人持有的普銀幣通過兩次拆分(一拆十),使投資人持有的普銀幣擴大100倍,並宣稱補充100億元的藏茶作為支橕,實際上只有少量的庫存藏茶。

  第四步:收割『韭菜』

  最後就是『割韭菜』了。當大量投資人進場之後,該公司通過惡意操縱普銀幣價格走勢、不斷套現,導致投資人手中普銀幣毫無價值,損失慘重。該公司在發幣時稱資金將用於茶葉的投資,但在偵查中發現,投資人的錢被該公司以其他目的揮霍。

  警方:虛擬貨幣兼具多種違法犯罪特征

  深圳南山公安分局經偵大隊副大隊長王飛表示,我國禁止虛擬貨幣的發行和交易,『虛擬貨幣本身毫無價值,作案分子構造虛擬貨幣,涉眾詐騙特征明顯』。今年,相關部門審計抽查的60家平臺發現,實際全部不具備其宣稱的技術和任何貨幣功能。除非法集資之外,虛擬貨幣甚至是被人做傳銷之用。

  寶安警方昨日通報了一起借虛擬貨幣名義的新型傳銷案,嫌疑人唐某猛認識了一自稱是『LPA全球普惠金融投資平臺』中國區負責人的王某軍,該公司的運作模式是在平臺上發行200萬個LPA幣,每個價值0.2美分,投資者每交易10萬個LPA幣,LPA幣的價格就漲0.01美元,當LPA幣的價格漲到0.4美元就達到拆分標准,拆分後可以申請提現。而唐某猛只要發展會員,就能拿到會員投資額的5%-6%的傭金。

  去年2月至7月間,唐某猛通過利誘、勸說等方式不斷拉人頭入會,發展下線,並組建微信群進行教學。至案發之時,其團隊層級超過三層,下轄人員100多人,團隊投資金額500多萬元。唐某猛因此非法獲利50多萬元,其中傭金就達30萬元。

  律師:虛擬貨幣存在『龐氏騙局』風險

  深圳知名法律評論員張興彬表示,虛擬貨幣存在著『龐氏騙局』的風險,並存在巨大泡沫,一旦泡沫破滅,它們都會回歸其原本價值——零。

  張興彬認為,從本質上說,虛擬貨幣炒作的重頭就在於讓散戶接盤。借著區塊鏈等精美包裝,進入金融市場,散戶不明就裡往裡面大量砸錢,而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人則成了巨富。

  提醒:

  投資者應提高風險意識

  面對虛擬貨幣,警方提醒投資者:一是選擇銀行、保險、證券等合法金融機構進行投資;二是投資要理性。投資過程中,要了解企業或個人吸收資金行為是否符合金融管理法律規定,考察企業或個人真實的資產、運營狀況,分析其承諾的收益是否合理,不要被『耀眼的招牌、誘人的項目、高額的收益』等表象所迷惑而盲目投資;三是增強風險意識。高收益往往伴隨著高風險,非法金融活動更是蘊藏著巨大的風險。投資者首要考慮資金安全,不要受高息的誘惑而動心,避免『賺了利息、丟了本金』。

  張興彬表示,投資者只有遠離打著區塊鏈技術包裝的虛擬貨幣投資,放棄急功近利的暴富幻想纔是最好的『投資之道』。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楊雪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