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普洱茶為何檢出黃曲霉?雲南科研機構發聲
2017-09-20 10:56:04 來源:雲南網  作者:楊質高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雲南網訊 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人員抽查廣州市場上普洱茶樣品100%檢測出黃曲霉素?同樣是雲南農業大學,為何有學者發表論文稱100%檢出黃曲霉,也有學者沒有檢出任何黃曲霉?昨日上午,雲南農業大學普洱茶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雲南省食品安全管理學院、雲南省生物大數據重點實驗室共同召開新聞發布會稱,此前一些研究檢測到茶葉含黃曲霉素,是由兩個因素造成:茶葉中的茶多酚和茶色素嚴重乾擾檢測結果、?聯免疫吸附法和高效液相法容易產生假陽性結果。相關機構采用國內外最先進的檢測方法隨機抽查10份樣本檢測,均不含黃曲霉素。

  為何黃曲霉『時有時無』?

  檢測方法不同造成矛盾

  相關機構在發布會上表示,目前檢測黃曲霉素有幾種方法,?聯免疫吸附法、高效液相法、免疫親和淨化-HPLC、免疫親和柱層析-?聯免疫吸附法(ELISA)、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快速、簡單且成本低的?聯免疫吸附法作為2003版國標中黃曲霉素檢測方法之一,對於乾擾因素小的食品(如玉米、花生、馬鈴薯等)來說,可以作為簡單快捷的最初篩查和判斷,被大量檢測機構和科研單位所采用。

  然而,這種方法乾擾因素多,容易產生假陽性。

  2003年國家標准並未規定『免疫法為初篩方法,如果陽性結果需要使用確證方法復查』,這就導致了那些假陽性的報告和論文發表。

  這些漏洞在2017年6月23日實施的新標准中得到修訂,把茶葉排除在免疫法適用范圍外,並要求免疫法檢測為陽性的樣品必須經過色譜-串聯質譜法或液相色譜法確證。然而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儀器昂貴、成本高、技術要求高、檢測時間長,所以限制了大規模使用。也就是為什麼最准確的『液質串聯法』使用率不高的原因。

  9月16日,雲南農業大學會同吉林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國家農業深加工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法人依托單位)進行檢測,用『液質串聯法』檢測隨機抽查的雲南普洱茶樣品10份,均未檢出黃曲霉素。

  檢測方法價格對比

  A

  ?聯免疫吸附法

  檢測1個樣品

  40-50元

  B

  高效液相法(HPLC)

  檢測1個樣品

  400-500元

  C

  液質串聯法

  檢測1個樣品

  2400-3600元

  技術要求高、成本高、檢測准備時間1~2天

  尋找假陽性的『禍首』

  原來是『多酚』在作怪

  研究人員采用?聯免疫吸附法,對新鮮茶葉、石榴皮、苹果皮進行檢測,發現均檢測出黃曲霉素。

  雲南農業大學教授王宣軍說,茶葉、苹果、石榴及葡萄中的茶多酚、苹果多酚、石榴多酚及葡萄多酚都是相同性質的植物多酚,都容易在檢測黃曲霉素時乾擾檢測結果,從而形成假陽性。茶多酚含量越高,所檢測出的黃曲霉素含量就越高。因此可以推斷茶多酚是影響檢測結果的『罪魁禍首』。

  研究人員又驗證發現,采用高效液相法及改良法檢測純茶多酚氧化產物(不含黃曲霉素)、新鮮的茶葉(不含黃曲霉素)、玉米粉(不含黃曲霉素)、黃豆粉(不含黃曲霉素)均誤檢出黃曲霉素,而采用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均沒檢出黃曲霉素。

  這說明,高效液相法及改良法不適宜檢測茶葉中的黃曲霉素,應該采用更先進的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檢測。

  『致癌』事件後的思考

  農大研究出新檢測方法

  針對檢測成本高的弊端,雲南農大科研團隊已開發出去除茶多酚和茶色素乾擾的『改良型?聯免疫吸附法』,准確度高,適合檢測所有茶葉是否含有黃曲霉素,且成本是液質串聯法的1/20。

  采用這個新方法從不含黃曲霉素的典型綠茶、茶樹鮮葉、苹果皮、石榴皮、石榴籽等樣品中檢測不到黃曲霉素,但只要在綠茶中加入1微克黃曲霉素,該方法就能夠有效檢出,回收率在80%左右。

  采用該方法測定雲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保存的10份普洱茶樣品(生茶4份,熟茶6份),檢測結果全部為陰性——沒有檢出黃曲霉素。

  隨後,吉林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采用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對這10份樣品進行復核,兩種方法檢測結果完全一致。

  用大數據追溯質量安全

  雲南省農業廳等部門已經商定雲南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和權威檢測機構,采用改良後的?聯免疫吸附法,近期對全國主要普洱茶產區、消費區域和普洱茶倉儲地點抽檢(約1萬份普洱茶樣品)篩查具有代表性的普洱茶樣品,並對測定結果有異議的樣品進行液相-串聯質譜復核。

  雲南農業大學與省農業廳達成一致意見,在國家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雲南分中心率先建立『普洱茶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及普洱茶質量安全大數據』,繼續確保普洱茶質量安全,對消費者負責。

  目前,雲南省正在率先建立茶葉黃曲霉的檢測標准。

  發布會最後,雲南農業大學校長盛軍說:『任何質疑,只要不是惡意的,都在提醒我們做好研究。』

  提醒

  茶葉生產過程謹防二次污染

  為什麼普洱茶需要發酵2個月左右且濕度很高,卻不會產生黃曲霉素?原因是茶葉中的茶多酚具有『鹽』的作用。科研機構通過對已發表論文的梳理發現,關於『茶多酚抑菌研究報道』的論文有479篇,茶多酚對黃曲霉菌落生長有一定抑制作用,可嚴重破壞黃曲霉菌絲體的超微結構。

  不過,茶葉中茶多酚含量高,不適於黃曲霉菌落生長。但如果在曬青以及生產過程中混入玉米、淀粉、蛋白和脂肪類雜物,就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