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阿裡5月11日電(張宸 雪珍)55歲的白瑪加布看著在瑪旁雍錯邊飛舞的海鷗和歡呼的游客,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瑪旁雍錯。新華網雪珍攝
瑪旁雍錯位於西藏阿裡地區普蘭縣北部,是國際濕地組織指定的『國際重要濕地』。
白瑪加布是土生土長的雄巴村人,村子位於瑪旁雍錯旁邊。從小聽著瑪旁雍錯傳說長大的白瑪加布,內心一直渴望讓這片湖水周圍的環境永遠乾淨整潔。
90年代初,白瑪加布進入村委會工作。當上村乾部後,他立即到瑪旁雍錯旁邊的幾個村子裡,邀請大家一起撿拾湖邊的垃圾。剛開始,有些村民還不理解,『我們前腳剛撿,其他人後腳可能就扔,這有什麼意義呢?』白瑪加布耐心地反復勸說,『環境是我們自己的,我們守在家門口都不保護,還能指望誰呢?我們撿一個,垃圾就少一個嘛。』

白瑪加布。新華網雪珍攝
在他的帶領下,撿拾垃圾寫進了雄巴村的村規民約。每周二,全村每家出人,集中起來清掃瑪旁雍錯旁邊的垃圾。
瑪旁雍錯周圍有不少草地和灌木叢,為了杜絕火災隱患,白瑪加布又在村內推行了禁煙。
他先是禁止了村裡的小賣部賣煙,後又發揮他做群眾工作的老本領,挨家挨戶地勸說,『抽煙既浪費錢又對身體不好,煙頭扔到湖邊,既不美觀又易引發火災。這種一點好處都沒有的事情,為什麼要做呢?』
在他不斷地勸說和示范下,村裡人不在公眾場所吸煙了。瑪旁雍錯邊上的石堆裡,也很難發現煙頭了。為了讓湖邊的環境變得更好,2015年起,他又帶領群眾種起了紅柳、楊樹等植物,在上級部門的支持下,至今已經栽下了五六萬株。

白瑪加布在查看紅柳樹苗。新華網雪珍攝
群眾很快嘗到了環境變好的甜頭。全村集資加上政府支持建起的旅游服務中心越辦越紅火,2017年純收入近150萬元。大家既享受了好的環境,又掙到了錢,保護環境的積極性越來越高。
守護環境的重任,也從他的肩上,轉移到了更年輕的下一代。
2014年,瑪旁雍錯濕地自然保護區吉吾管理站成立,雄巴村群眾爭著報名當管護員,很多人跟白瑪加布的女兒年紀差不多。

白瑪加布(右)向白瑪旺傑(左)講述濕地保護的重要性。新華網雪珍攝
『站裡一共有12個人,90後都有五六個,體力和精力都跟得上。』不滿30歲的站長白瑪旺傑說,『縣裡還專門配了交通工具方便我們巡邏,我們有信心讓這裡的環境變得更好。』
『他們體力精力都比我好,文化水平也比我高,會比我做得更好。』白瑪加布說,『村裡人一定會代代接力下去,守護好大自然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完)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