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汶川地震十周年,這是最好的紀念
2018-05-11 12:15: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今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了汶川映秀考察,實地察看震後10年的發展振興情況。

  明天是汶川地震十周年紀念日。十年前的那一天,山崩地裂,滿目瘡痍,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我們紀念這個日子,不僅是追思逝者,也是要祈禱災難不會再一次重演。我國是一個災害頻發的國家,天災難以避免,但可以有效防御,有良好的防災減災救災體制,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就會大大減少。

  5月12日也是中國防災減災日。過去這些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除了在災後重建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之外,在構建科學的防災減災救災機制方面也已取得巨大進步。就在今年的國家機構改革中,為了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還專門組建了應急管理部。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這是一個基本國情。

  △上述數據來自於中國地震局官方網站及國新辦2008年9月舉行的一次發布會

  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改革取得突破進展

  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防災減災工作。十八大以來,總書記曾多次就此作出重要指示。2015年5月29日,中央政治局以健全公共安全體系為題進行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的方針,堅持常態減災和非常態救災相統一,全面提高全社會抵御自然災害的綜合防范能力。

  2016年7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河北唐山市調研考察。他強調,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著力從加強組織領導、健全體制、完善法律法規、推進重大防災減災工程建設、加強災害監測預警和風險防范能力建設、提高城市建築和基礎設施抗災能力、提高農村住房設防水平和抗災能力、加大災害管理培訓力度、建立防災減災救災宣傳教育長效機制、引導社會力量有序參與等方面進行努力。

  △習近平在唐山向地震遇難同胞獻花籃

  2016年10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十八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推進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2017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推進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對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作了全面部署。意見就健全統籌協調體制、健全屬地管理體制、完善社會力量和市場參與機制、全面提昇綜合減災能力、切實加強組織領導作了具體部署。

  2018年3月17日,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根據該方案,將組建應急管理部,目的在於推動形成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平戰結合的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制,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其中,中國地震局的震災應急救援職責也納入應急管理部。4月16日上午,應急管理部正式掛牌。

  這一系列舉措表明,我國在建立科學的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方面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組建應急管理部對於加強、優化、統籌國家應急能力,構建一個統一指揮、權責一致、權威高效的國家應急體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楊雪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