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2008年至今,恆生手外科醫院院長湯青(右)與馮氏父女親如一家人。上游新聞記者鞠芝勤攝
災難
2008年5月12日,每每回憶起這一天,馮邦武一開始還能正常表達,然後就開始啜泣,最後跟兩個女兒一樣,只剩下掩面而泣。
馮邦武當時是礦工,地震那天下午,工友們都下井了,他決定先抽一支煙解乏。一支煙還沒抽完,就聽到滾石頭的聲音,響動越來越大,礦洞開始變形,馮邦武最初還想救人,到後面卻自顧不暇。
逃出來後,馮邦武想到的第一件事是回家,此時已無路可走,只得到處搜尋,他在家附近的地裡發現了妻子,『頭上被砸了一個大洞,已然氣絕』。
僅存的人不知道哪裡去,也不知道怎麼辦。後來纔知道,馮邦武所在的四川平武縣南壩鎮紅旗村,在地震中被夷為平地。
馮邦武一片慌亂,來不及安葬亡妻,匆匆往學校跑,直到聽到孩子的哭聲,他心頭纔『一塊石頭落了地』。
白光
地震後的幾天裡,馮邦武帶著馮雪梅、馮小雁,離開滿是廢墟的紅旗村,隨著受災的人流走。
在河壩邊的一個埡口,他們用芭蕉葉和木條搭建了一個窩棚,住了幾天幾夜。
5月16日晚,馮雪梅在廢墟中找到幾本語文課本,震前,她在上六年級,成績還可以,很喜歡語文。回到窩棚後,『覺得沒啥事做』,她翻開地震前學到的內容,輕聲朗誦起來。
?嚓?嚓,帳篷外傳來的快門聲和白色的閃光,把馮雪梅嚇了一跳,『小妹妹,不要怕,我是記者,你繼續讀書。』馮雪梅沒見過照相機,不懂那一道白光是乾啥的(那時候,她甚至連電風扇都沒見過),只覺得很神奇,也不知道『記者叔叔』在乾啥。
當時是本報記者鞠芝勤、馮超抵達災區的第三天,『第一次聽到有讀書聲,確實很震撼,很感動。』兩人留下身上所有的錢,連夜趕回綿陽發稿。走到一半,兩人發現後備廂有方便面、礦泉水、香蕉等,一拍腦袋,『錢有什麼用,這些纔最重要!』又驅車趕回,把這些物資盡數分發給災民。
記者的重返,讓大伙很激動,馮雪梅、馮小雁也驚呆了,她們身在山村,連香蕉都沒有見過,這幾天,都是靠烤土豆度日。鞠芝勤讓她們『感覺特別親切、安全』。臨走前,鞠芝勤給兩個小女孩留下一張名片:『以後你們遇到困難可以聯系我。』
有人提議,按照當地的習俗,兩個小丫頭認鞠芝勤為義父。
來渝
一個多月後,馮雪梅給鞠芝勤打了一個電話:『鞠爸爸,我想讀書!』
那時候,南壩鎮還沒恢復教學秩序,馮邦武想辦法找了一個二手老人機,馮雪梅照著鞠芝勤名片上的號碼撥打了過去。
在當時,要讀書有一個辦法,那就是:來重慶,在重慶讀書。
在回來的時候,鞠芝勤就一直在思考該如何幫助這對小小姐妹,並且有了初步預案。
他征詢了姐妹倆及馮邦武的意見,一家三口都表示『願意來重慶』。鞠芝勤讓他們保持通訊暢通,『過幾天來接你們』。
平武縣位於成都以北300公裡,很多地方不通高速,鞠芝勤和恆生手外科醫院人員一行,開了醫院最好的一輛車趕到南壩鎮,帶著姐妹倆來到重慶。
馮雪梅還記得,自己到重慶的第一所學校是在九龍坡,讀小學六年級,班主任對自己很照顧,經常問她聽得懂不、聽得進不。重慶的學校跟老家的小學比起來,『很大,同學很多,我有些害羞,自我介紹時很緊張』。
親人
馮邦武在恆生手外科醫院當保安,他話不多,工作也很踏實,曾連續三年獲得先進工作者的稱號,現在正在攢錢買房。
醫院為馮雪梅、馮小雁提供了學費、生活補助,每天還可以到醫院吃免費午飯。『承諾要照顧(姐妹花)到成人、成纔,就一定做到底!』醫院院長湯青說。
10年間,湯青和馮家三口更像是親人。逢年過節,湯青都會把親戚的小孩叫來,和姐妹倆一起吃飯,發個紅包,『在心裡,已把她們(姐妹花)當成了自己的娃娃』。
逢年過節,《重慶晨報》原總編輯張永纔都會給姐妹花送上節日問候,並幫她們解決一些實際困難;愛心人士將壽宴收到的錢捐給馮家,作為學費和生活補助……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愛心隊伍中來,匯成了一股暖流。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