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沈艷燕正在繡羌繡。攝影:陳淋
『目前,牛飛村有2000多名羌女在這裡羌繡,甚至一些羌族漢子也加入進來。』沈艷燕說,羌繡文化旅游產業園去年的產值近3000萬元。
羌嫂陳碧蓉的『農家樂』裡,游客盈門。她親自下廚,做出的『羌菜』格外受歡迎。陳碧蓉說,他們家原來住在山上,汶川大地震後,按災後重建的規劃要求,從山上搬進了山下的新居。『丈夫打工,我開「農家樂」,加上閑時繡點羌繡、種護山上的經濟林,日子過得越來越好。』陳碧蓉樂呵呵的說。

圖為陳碧蓉正在接受采訪。攝影:陳淋
北川縣擂鼓鎮的吉娜羌寨,羌寨碉樓雄踞,房頂上的羌旗招展,羌樓門上披著羌紅、掛著羊頭骨。王錫鑒告訴我們,吉娜羌寨原名貓兒石村,『吉娜』是羌族傳說中的女神,新羌寨起名『吉娜』,寓意為『最美好』。
『5·12』汶川大地震中嚴重受損。僅僅6個月,吉娜羌寨奇跡般地出現,280多名羌寨居民全部遷入新居。入夜,能歌善舞的羌寨人燃起火堆,跳鍋莊、吹羌笛、唱羌歌、品羌茶,吃著香噴噴的烤全羊,吸引了許多外地游客參與狂歡之中。

圖為羌族的姑娘、小伙們載歌載舞為客人作表演。攝影:陳淋
『近世雙笛從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羌笛,是羌族群眾喜愛的民族樂器。
汶川大地震中,許多專於羌笛的演奏者不幸遇難,黃景何成為少有的幸存者。作為北川唯一的羌笛演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黃景何深知,悠揚的羌笛,吹響的是自己民族的文化烙印,他說,『我必須把羌笛傳承下去。』
於是,黃景何拿起羌笛,站上了大學講臺,在舞臺上吹響了羌笛。
『5·12』汶川大地震,帶走了8.7萬多人的生命。10年間,在重建家園的同時,不少人也在重建家庭。
在北川縣擂鼓鎮蓋頭村羌寨,我們見到了震後重組家庭的王蓉。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