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馬克思人格力量的精神指引
2018-05-07 17:09:59 來源:光明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高度評價了馬克思的一生,『是胸懷崇高理想、為人類解放不懈奮斗的一生』『是不畏艱難險阻、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是為推翻舊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戰斗的一生』。我們除了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在理論上掌握好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外,也要繼承馬克思的崇高精神,學習他的偉大人格,在實踐中不斷提昇自我、昇華境界。

  是非分明、敢於擔當

  馬克思的一生始終表現出是非曲直、愛憎分明的立場和態度。他的不少著作,是為批判錯誤觀點而作的。不僅文筆犀利流暢,而且旁征博引、邏輯論證層層深入,讀來令人倍感爽快和『解氣』。透過其著作,現實中的馬克思也正是一個善惡是非分明的人。正如《馬克思傳》作者麥克萊倫談到的,馬克思『激進而不妥協的立場、極端的愛以及使用歸謬法對付對手的手法,這一切都使得他的文章有著鮮明的愛憎分明立場』。他一生堅持真理,始終站在廣大無產階級的立場上批駁了種種錯誤思想觀點。1845年以前主要是清算了哲學唯心主義立場上的激進青年黑格爾派;40年代末在經濟學方面反對蒲魯東主義;50年代批判在狂風暴雨的歐洲革命中顯露過頭角的非科學社會主義的黨派學說;60年代和70年代批判清除了拉薩爾主義和巴枯寧主義。他一生理論成就的取得,正是堅持科學、崇尚真理,不斷與各種思潮論辯的結果。他自己也說,無論任何事情,只要是依靠科學的判斷得出的批判,都會歡迎,『比起那些公然的敵人,我們更應該對那些徒有其表之流展開體無完膚般的批判』。作為親密戰友的李卜克內西在回憶中曾說,『馬克思的風格就是馬克思本人。他是一個完全正直的人,除了崇拜真理,他不知道還要崇拜別的,他可以毫不猶豫地拋棄他辛苦得到的他所珍愛的理論,只要他確認這些理論是錯誤的』。

  馬克思不懼怕困難,敢於承擔責任,那怕是獨自一個人承受著巨大壓力,用燕妮的話說,『他寧願犧牲所剩下的一切』。《新萊茵報?政治經濟評論》本是《新萊茵報》的續刊,也是共產主義者同盟的理論政治刊物,但由於德國警察的迫害和資金缺乏,僅辦了6期就停刊了。馬克思『為了挽救報紙的政治榮譽,為了挽救科隆友人的公民榮譽,他挑起了一切重擔,賣掉了自己的印刷機,交出了全部收入,臨行前還借了300塔勒來償付新租房捨的租金,支付編輯的薪金等等——而這時他已經是被驅逐出境的人』。燕妮在1850年5月20日寫給當時住在法蘭克福的魏德邁的求助信中清楚地記述了這件事。事實上,當時馬克思本可一走了之,但他不僅沒這樣做,而且還借錢償付房租和編輯工資,獨自承擔了全部責任。即便忍受物質的極度貧乏,乃至這種貧乏給家人帶來的極大困苦,他也不願屈從於金錢,相反他反對人淪為金錢的奴隸。應當承認,馬克思不是不花時間精力去掙錢,而是因為他更願意把時間更多地留給寫作、留給無產階級和人類的解放事業。當他意識到『處境的確比五年前更慘』,『而且最糟糕的是這回的危機不是暫時的』,他亦不願放棄寫作,寧可當掉他最後一件體面的大衣。

  勤奮剛毅、嚴謹執著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堅強的人,纔能到達彼岸』,大家都熟知馬克思這句名言。他一生滿荷著頑強的意志和對事業、工作的執著與勤奮。他頑強的意志力和對自己所鍾愛的事業和工作的執著與勤奮,令世人嘆嘖不已。在安年科夫眼裡,他是由能量、意志和不可動搖的堅定信念組成的那種人。回溯其一生,信念和意志使他克服並戰勝了很多今人難以體驗的苦難,他的理論建樹和革命實踐活動並沒有因為生活上的貧困而中斷過,甚至主觀上也未曾動搖過。對此,我們從馬克思生平著作年譜上足可窺見。

  李卜克內西在回憶中稱,『馬克思工作十分繁重,而且由於白天常有乾擾(尤其是流亡初期),他便在夜間補上。晚上我們開完會回到家裡,他還常常坐下來工作幾個小時。而且這幾個小時還總是一再延長,到後來成了通宵達旦,到清晨纔睡覺』。為此,燕妮『不止一次地嚴厲責備他,他卻笑一笑說,這樣做適合他的天性。』對真理和人的解放事業的執著,甚至是一種癡迷,促使他並不是沈迷於交際,而是沈靜於讓絕大多數人通向享有真正自由幸福的實踐路徑裡。為了更好開展研究,馬克思不喜歡喧鬧的環境,而且在生活上也力行簡單化。1842年4月,抱著寫點東西並或許可以找到地方發表的想法馬克思一家移居到了科倫,因為科倫曾經是青年海格爾派俱樂部所在地,有著其頗為激情的夢想。他喜歡科倫,但又心生厭煩,因為『科倫這種上流社會生活逐漸令他難以忍受』,因為『那裡的生活太喧鬧』,特別是『好友的眾多,並不導致哲學的完美』。在當代英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學者喬納森?沃爾夫(Jonathan Wolff)看來,馬克思已經采用了一種在後來的生活中也不會改變的工作方式。

  我們還應學習馬克思朴實的學風和嚴謹治學精神。書對於馬克思來說,乃是腦力勞動的工具,而不是裝飾品。他把書當作『奴隸』,使其服從他的意志。在他看來,與其用華麗的外衣裝飾自己,不如用知識武裝自己,而越是多讀書,就越會感到自身知識貧乏,任何時候也不會滿足。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邱浩
【專題】馬克思誕辰200周年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