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在文章、講話、著作中常常引用古代典籍中的經典名句,用中國經典講『中國經驗』,以中國道理說『中國道路』。這些典故名句是5000年文化長河中沈淀的智慧結晶,寓意深邃、生動傳神,極具啟迪意義,也彰顯了文化自信。
今天的《習近平最新用典》,解讀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使用的『吐辭為經、舉足為法』。解讀嘉賓: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教授蒙曼。
央廣網北京5月6日消息(記者刁瑩馬闖)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今年5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大學考察,與師生座談並發表重要講話,指出『人纔培養,關鍵在教師』,大學要『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在這裡,總書記使用了韓愈《進學解》中的典故『吐辭為經、舉足為法』。

5月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北京大學考察。這是習近平在北京大學臨湖軒北側的小庭院看望部分資深教授和中青年教師代表,並同他們親切交談。新華社記者李學仁攝
習近平:在學生眼裡,老師是『吐辭為經、舉足為法』,一言一行都給學生以極大影響。教師思想政治狀況具有很強的示范性。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讓教師更好擔當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
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教授蒙曼解讀『吐辭為經、舉足為法』:
『吐辭為經、舉足為法』出自唐代文學家、政治家韓愈的名篇《進學解》。原文是說:孟子和荀子這兩位大儒,他們一說話就能夠成為經典,一舉手、一投足就能夠被世人效法。
習近平總書記引用這句話是在講教師在教育中的重要意義。因為中國自古尊師重道,我們講『天、地、君、親、師』,教師是學生天然的榜樣和模范,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莫大的影響。
也正因為如此,當老師的就一定要重視自身的修為,不僅要重視自身的學術修為,也要重視自身的道德修為,嚴於律己、為人師表,這樣纔能真正成為學生景仰的引路人。
在我國唐宋明清等時期,國子監為當時的最高學府,一般下設國子、太學、四門、律算、書等六學,各學皆立博士。
《舊唐書·韓愈傳》記載,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在寫作《進學解》時,就在當時的長安任四門博士,管教七品以上侯伯子男的子弟以及有纔乾的庶人子弟,教授生徒,而『進學』的意思也就是勉勵學生們刻苦學習,求取進步。
在《進學解》中,除了『吐辭為經、舉足為法』,更為大家熟知的名句是『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意思是學業由勤奮而專精,由玩樂則荒廢;修養由反復思考而成功,由因循隨俗而潰敗。也是師長對於學生的勸勉。
習總書記指出,教師隊伍的素質直接決定著大學辦學能力和水平,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需要一大批各方面各領域的優秀人纔,這對教師隊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希望廣大教師能夠『吐辭為經、舉足為法』,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