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5月3日電(記者 吳濤)在經歷了3位院士領銜的30名專家2天4輪的鑒評後,首屆『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鑒評』結果3日在廣州揭曉,中國大米品種首次有了官方認定的『十佳品牌』。國家水稻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組水稻育種首席執行專家萬建民說,此次評選以國際有名的優質大米日本越光米、泰國茉莉香米為對照,部分品種的個別指標可媲美這兩個大米品種。
3日下午,在農業農村部召開的國家優質稻品種攻關推進暨鑒評推介會上,『通系933』和『龍稻18』等10個粳稻品種、『美香佔2號』和『象牙香佔』等10個秈稻品種分別獲得首屆『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鑒評』金獎。
本次的專家組包括了國家水稻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組水稻育種首席執行專家萬建民、福建省農科院研究員謝華安和沈陽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所長陳溫福等3位院士。擔任秈稻品種鑒評組組長的謝華安告訴記者,此次鑒評主要從光澤度、氣味、適口性等6個指標,對照專門購買的日本漁昭越光米和泰國茉莉香米進行鑒評,最後從來自全國的75個優質品種中分別選出粳米和秈米的『十大優質品種』。
『這些獲獎品種不僅在光澤度、氣味、適口性等食味指標上表現優異,且單產都在550公斤以上,兼具好品質與高產量的特性。』謝華安說。
萬建民告訴記者,我國水稻生產和消費在世界上都佔據三分之一強,但在優質高端大米方面卻比較弱。過去我國水稻研究的首要目標是高產、解決溫飽,但現在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費需求已從『要吃飽』轉為『要吃好』。與此同時,國家糧食產量穩定在高位上,因此水稻生產消費已從重『量』轉向重『質』。
為推動良種培育攻關,農業農村部種子管理局在三年多前組織成立了聯合攻關組,對水稻、小麥、玉米、大豆四大作物進行國家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
出席會議的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餘欣榮說,近年來,我國水稻種植已開始了從高產到優質高產並重的新一輪品種更新換代,稻米品質開始呈上昇趨勢。2017年,優質稻米率達37.1%,比5年前提高近5個百分點。此次活動將對推動我國水稻品種由產量導向轉入品質產量並重發揮引導作用。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