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交水稻借力轉基因技術有望實現機械化制種
科技日報長沙4月23日電(記者 俞慧友)23日,記者從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獲悉,該中心與湖南桃花源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農業大學三方合作,將第三代雜交水稻育種技術與雌性不育恢復系制種模式相結合,找到雜交水稻機械化制種的新技術路徑。這意味著,未來我國有望進入雜交水稻大規模機械化制種新時代。
我國現有雜交稻主要使用『箱式制種』技術,該方法無法實現混播混收,導致對人工的嚴重依賴,也阻礙了這一產業的快速發展。
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員曹孟良團隊,率先提出了將第三代雜交水稻育種技術『聯動』工程雌性不育恢復系,解決機械化制種難題的策略。經6年攻關,團隊將水稻雌性可育基因、花粉失活基因、熒光篩選標記基因等3基因表達盒導入雌性不育水稻,雜合轉基因水稻進行自交結實。自交結實完成後,通過光電分選,可獲得純合雌性不育水稻,以其為恢復系,用於雜交稻機械化制種。而『落選』的、攜帶轉基因的雜合種子,可繼續用於雌性不育水稻繁殖。由此,有效解決了雌性不育水稻繁殖技術難題,並可實現雜交稻種子生產混播混收。『這種方法利用了轉基因技術「中轉」,但最終產出的是非轉基因雜交稻種子。』曹孟良說。
對此次新成果,袁隆平和驗收專家組評委一致認為,成果可達到應用水稻雌性不育恢復系繁殖與制種的目標,解決了現有雜交水稻機械化制種,特別是混播混收的機械化制種技術的難題,在同類研究中達國際先進水平。
責任編輯:孫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