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深圳特區:兩座地標,兩代建設者的奮斗故事
2018-05-01 11:31:40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站在深圳國際貿易中心大廈樓頂遠眺,十幾公裡之外的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大廈高聳入雲(4月26日攝)。

  30多年時間,深圳特區的地標高度從160米躍昇到600米。改革開放四十年間,深圳從一個邊陲農業縣快速發展成為創新型現代化都市,靠的是千萬建設者的奮斗和創新。『五一』國際勞動節前,記者尋訪到深圳國際貿易中心大廈和平安金融中心大廈兩座新老地標的建設者,聆聽他們講述奮斗故事。

  20世紀80年代,在改革開放窗口深圳,設計高度160.5米的深圳國際貿易中心大廈以『三天一層樓』的建設速度聞名全國,彼時的『神州第一高樓』成為特區地標。

  1985年,22歲的浙江青年賈金宣應聘到中建深圳裝飾有限公司(前中建三局裝飾有限公司)做貼面工,幸運地進入國貿大廈項目,參與大堂等區域的石材裝修工程。那段時間,賈金宣和工友們邊乾活邊向同場施工的香港同行學習先進裝修工藝,在此基礎上探索創新,總結出一個又一個『又快又好』的新工藝,也因此幫公司日後接下更多大工程。

  30多年過去,賈金宣從深圳科學館、深圳證券交易所、深圳新機場等一個個重大項目磨煉出來,成為公司石材專員。在賈金宣這批老裝飾人帶領下,公司新一代建設者也在不斷成長。

  2015年,中建深圳裝飾公司承接了當時中國第一高樓——深圳600米新地標平安金融中心大廈83到107層的裝修項目,年僅25歲的福建青年黃松源被委以重任,在平安中心項目擔任生產經理,他也是賈金宣最得意的『徒弟』之一。在超高層施工最大的難點是垂直運輸,把材料設備運輸到100層單程需要40到50分鍾。在賈金宣等老工程人的指點下,黃松源對材料從加工階段就開始進行了嚴格的計算和規劃,盡量讓每一趟運輸都能充分利用電梯轎廂,讓效率最大化。同時,他將更為智能環保的建設理念引入項目,不斷對裝飾這種傳統密集型行業向智能化、集成化和信息化轉變進行探索。黃松源表示,每一個工程作品都留有時代的印記,象征著一代代工程人的奮斗和積淀。

  正是通過這些印記的傳承和發展,纔有中國在當今國際建築領域的成就和地位。新華社記者劉大偉攝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邱浩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