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詳解中國空間站三艙構型
2018-04-25 14:27:4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中新社哈爾濱4月25日電(記者 孫自法)中國載人航天已全面邁入空間站時代,中國空間站研制建設備受矚目。在哈爾濱舉行的首屆中國航天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表示,計劃2022年建成的中國空間站,將首先發射空間站試驗核心艙,進行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然後相繼發射兩個試驗艙,完成三艙構型的中國空間站建造。

  周建平在題為《走進新時代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主旨報告中,對未來中國空間站的三艙構型、各艙段概況及在軌運營規劃等進行詳細解讀。

  他介紹說,中國空間站命名為『天宮』(TG),基本構型由核心艙、實驗艙Ⅰ和實驗艙Ⅱ三個艙段組成,提供三個對接口,支持載人飛船、貨運飛船及其他來訪飛行器的對接和停靠。三艙組合體重約66噸,額定乘員3人,乘員輪換期間短期可達6人,設計壽命不小於10年,可通過在軌維修延長使用壽命,可根據科學研究需要進行擴展。

  核心艙命名為『天和』(TH),是空間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負責空間站組合體的統一管理和控制,配置兼具氣閘艙功能的節點艙和機械臂,用於實驗艙、載人飛船、貨運飛船等飛行器與其交會對接和停靠,接納航天員長期訪問和物資補給,支持航天員出艙活動。

  實驗艙I命名為『問天』(WT),主要用於開展密封艙內及艙外載荷實驗,為航天員在軌長期工作生活提供保障條件,配置航天員出艙活動專用氣閘艙。配置的實驗艙機械臂主要用於對艙外實驗載荷進行操作。備份核心艙部分關鍵平臺功能,具備空間站統一管理和控制能力。

  實驗艙II命名為『夢天』(MT),用於開展密封艙內和艙外載荷實驗,配置貨物氣閘艙用於載荷及設備進出艙。

  此外,光學艙與中國空間站共軌飛行,可短期停靠空間站進行維護維修和推進劑在軌補給。光學艙裝載的大型巡天望遠鏡,具有與哈勃望遠鏡分辨率相當、視場大200多倍的天文巡天觀察能力。

  周建平指出,由神舟載人飛船和長征二號F火箭共同構成中國空間站乘員天地往返運輸系統,主要用於航天員和部分物資往返空間站。由天舟貨運飛船和長征七號火箭共同構成空間站貨物運輸系統,主要為空間站上行運送航天員生活物資、推進劑、平臺維修設備附件及消耗品、載荷設備等補給物資,下行銷毀空間站廢棄物,並可用於空間站姿態和軌道控制。

  在軌運營階段,中國空間站將進一步開放近地軌道空間站設施,吸引社會投資,吸納商業力量,開展商業化應用活動,加快科技成果向國民經濟各領域轉化,促進太空旅游、產業化開發等太空經濟發展,使載人航天發展成果全面惠及經濟社會。

  他認為,總體上看,中國空間站除規模外,在功能、應用效益、建造技術、物資補給等重要指標方面,將可全面超越『和平號』空間站,達到或接近國際空間站水平;在信息技術、能源技術、動力技術和運營費效比方面,可望超越國際空間站。

  空間站之後,中國載人航天如何規劃進一步發展?周建平指出,人類探索太空的步伐不會止步於近地軌道,載人月球探測正成為近地以遠人類空間探索活動的熱點。

  近年來,中國有關單位和專家就載人月球探測方案進行了深入論證,並開展了相關關鍵技術的研究,已形成總體共識和初步方案。他說:『我們將積極謀劃空間站後的載人航天發展戰略,實現中國載人航天新的跨越式發展。』(完)

責任編輯:孫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