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港澳臺
搜 索
臺灣織娘以織錦為橋聯結兩岸情
2018-04-25 10:00:41 來源:中國新聞社  作者:林潔琪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8年前,我發現壯錦和太魯閣錦有很多相似度很高的圖案,經過多年尋找,現在找到了7個相同圖案,並將它們融合織成「壯太錦」,可見,兩岸真的是一家人。』臺灣著名織娘、花蓮縣秀林鄉陶朴閣美學纔藝發展協會理事長連美惠說。

  4月12至27日,臺灣臺北、花蓮、苗栗、南投、臺東、宜蘭等市縣基層民眾、少數民族和青年學生代表近700人,應邀赴廣西參加『2018年中華一家親—桂臺各民族歡度「壯族三月三」』活動。其中,連美惠所在的花蓮縣秀林鄉『壯太錦』展示團與廣西織繡專家探討織繡文化的傳承、發展與創新。

  『我們約定每年「三月三」期間,都會帶著太魯閣織娘到廣西交流,去年是來織布,今年是織娘把她們的手藝、創新技術帶來交流。』連美惠說。

  連美惠曾用3年時間,提煉整合壯錦、太魯閣錦的花紋元素,親手織就一匹長達8米的『壯太錦』,並於2017年4月,在廣西博物館的『桂花與壯太——壯錦太魯閣錦歷史文化展』上亮相。2017年年底,『壯太同紋錦』開啟全國巡展之旅。

  2010年,廣西博物館館長吳偉峰與臺灣花蓮縣秀林鄉太魯閣織娘連美惠在廈門相識,同樣熱愛織錦工藝的兩人一見如故,吳偉峰主動邀請連美惠到廣西考察壯錦。

  『我在廣西博物館裡看到一塊老壯錦布,當時很震驚,這和太魯閣錦的部分圖案相似度達99%,因此我為那塊布取了個很美麗的名字——情定壯太。』連美惠對第一次發現兩種織錦相似的情景仍記憶猶新。

  當年,連美惠第一次到廣西賓陽縣考察壯錦,卻沒有任何收獲,『當時我不相信兩種織錦沒有交集,我覺得它們一定有淵源,』此後幾年,連美惠多次受邀到訪廣西龍州、大新、靖西、環江、賓陽、忻城等縣區,發現壯錦和太魯閣錦在材質、工藝、圖案和功能用途方面都具有很高的相似度。

  因長期在高山上跋涉,連美惠患上了『高山癥候群』,她說,『這是一個臺灣少數民族不可能患上的病,但這個病是我的榮耀,它讓我永遠記住了壯族和太魯閣人之間的故事。』

  功夫不負有心人,連美惠在忻城縣找到了第一個相似的壯族圖案——『順利』,與之對應的是太魯閣錦圖案『女人』。目前,連美惠共找到7個相似度達99%的圖案。

  『在8米長的壯太錦,用近百種圖案織成,不僅有7個高度相似的圖案,還融合了壯錦和太魯閣錦相似度70%到80%的圖案。』連美惠說。

  連美惠表示,中國有四大名錦,壯錦是其中之一,希望能將壯太錦打造成第五大名錦,把兩岸祖先智慧的技藝傳承下去。

  『我們在與時間賽跑,爭取留下更多資料給下一代,傳遞兩岸織錦融合的結晶。』在連美惠看來,手工織就壯太錦需要很多耐心,因此培養下一代的興趣很重要,她希望學生可以研發創新設計,讓壯太錦成為產品中的點睛之筆。

責任編輯:孫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