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賠審團』理賠調解機制 勝在第三方獨立性
2018-04-24 11:15:19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在理賠糾紛中,保險公司與投保者本是利益衝突方,話語權過重,就未免有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意味。

  日前,國內首例由消費者投票決定的保險賠償案出爐。一名家長給孩子投保,在未告知孩子住院和血小板下降的情況下,3個月後,孩子被確診白血病;保險公司以『帶病投保』作出不予理賠初步決定。隨後,申請人在保險平臺啟動『賠審團』平臺調解機制;4月19日,由9217名消費者組成的『賠審團』,投票作出支持賠付的決定。(《證券日報》4月23日)

  既往,在理賠爭議發生後,若涉事雙方協商或調解不成,訴諸司法渠道定紛止爭,是解決問題的慣常路徑。而『賠審團』的調解機制創新,將爭端消弭在前端。

  此前,保險業也不是沒有理賠爭議調解機制。比如,由行業協會主導調解機構,由保險公司自設調解機構,等等。這些調解有一個共性弊端:保險公司的話語權都比較重。在理賠糾紛中,保險公司與投保者本是利益衝突方,話語權過重,就未免有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意味。

  消費者投保時,所面對的往往是一大堆格式條款,內容專業艱深;而在理賠糾紛發生後,有些保險公司又往往以享有條款最終解釋權自居。投保者相對保險公司,本就處於弱勢。當然,絕不能說誰弱勢就誰有理;商業社會,注重契約精神,本是基本的游戲規則。但是,保險公司對條款的解釋,難道就一定精准、靠譜嗎?且不說,理賠糾紛中,保險公司進行條款解釋時可能『胳膊肘往裡拐』。

  即以此次爭議案例為例。『賠審團』票決之所以能推翻保險公司的初步決定,在於在查閱病歷、血檢報告可發現,首次入院病歷中並沒明確告知白血病,而『血小板減少,不一定就是白血病。感染引起發燒也會導致血小板減少』,故主張對投保者實行『無罪推定』。保險公司對保險知識、法律知識很專業;但對醫學知識,卻不見得就十分內行。

  『賠審團』的『賠審員』雖然從消費者中產生,但他們和具體案例中的投保者並無利益牽扯,同時由於基數龐大,也不容易受到外在利益因素的乾擾,故能保持第三方的獨立性。而保險公司置身事外,把爭議付諸公議,也能夠利益超然。

  『賠審員』是通過答卷等方式從12萬餘名應征者中甄選出來的,這也能保證『賠審員』具備一定文化素質,在特定領域具有專業素養。他們來自各行各業,能從各自專業、行業視角出發,提供獨到判斷,進行分享,從而集思廣益,求取『最大公約數』。

  投保易而理賠難,是個公眾詬病已久的老問題,『賠審團』不僅有利於實現具體爭議個案的調解結果公正,促進公眾對保險企業的監督,還能引導公眾參與到理賠爭議處理過程中,從而更新對保險行業的認知,最終促進保險行業的規范。像這樣插上『互聯網+』翅膀的新型調解機制,值得其他矛盾糾紛多發行業、領域借鑒。(於立生)

責任編輯:孫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