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中國夢·大國工匠篇】李詩愈:光纖技術與制造的開拓者
2018-04-17 14:06:31 來源:中國網  作者:楊楠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一、立足研發,以卓越的技術創新能力取得突出成果

  李詩愈向記者介紹高速拉絲工藝。中國網記者楊楠攝影

  作為資深光纖人,李詩愈深知設計是產品的靈魂,光纖這根小小的玻璃絲,需要成套的核心技術、高精尖的設備和產業化工藝來制造,而這正是我國光纖行業所欠缺的。

  作為行業帶頭人,產業保護的責任感和服務人類的使命感,讓他帶領的團隊在研發生產一線潛心鑽研二十餘年。李詩愈說:『初入行的時候很苦,那個時候我們國家基礎薄弱,技術和設備與國外有很大的差距,很多東西不具備,當時為了買一種塑料管,在上海跑了半個月,就是找不到;一個密封接頭,全國各地怎麼買都買不到。90年代中後期,我們一直在努力追趕國際標准,網絡泡沫破滅後,中國企業被國外企業壓制,起起伏伏,只能咬牙往前走,後來院內的前輩們陸續退休了,自己的擔子也越來越重了。這些年的工作中,越來越發現自己工作的成果跟國家的很多東西是息息相關的,每個事情做的好與壞,都擔負著行業命運,就是最初的那種追求與使命感,讓自己慢慢的堅持下來走到今天。』

  李詩愈從基礎入手,攻克專利壁壘,在光纖最核心的波導結構設計上進行源頭創新,作為第一發明人提出了兩項關鍵性的光纖設計發明,提出了增強抗彎能力的內包層下凹型設計方法,解決小彎曲半徑條件下附加損耗增大,無法通信的難題,這比國外領先企業的類似技術還要早5年。從而一舉扭轉我國光纖行業快速發展面臨的知識產權桎梏,衍生出系列標准,奠定了我國光纖行業標准體系的領先地位。

  在這一頂層設計下,李詩愈又提出了光學內包層全流程工藝,解決了下凹波導結構難以實現的難題,並將工藝貫穿到光纖成套設備的研制中,通過新設計、新工藝來賦予光纖設備新的靈魂,從而研制出高性能的光纖制造成套裝備,一舉突破我國光纖行業裝備技術落後並依賴國外,效率低的問題。

  在提高單臺設備產能與效率方面:他帶領團隊突破PCVD傳統的光纖預制棒低沈積速率工藝,大膽地將微波腔體尺寸擴大,提高沈積反應氣體流量,結果沈積速率提高1倍,光纖預制棒產能翻1倍,生產效率提高100%;在提昇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方面:他牽頭鑽研出高效密封的磁流體密封接頭,為本行業國際首創,該新設備技術采用後,光纖預制棒成品率提高12%,極大地提高了光纖預制棒產品質量,降低了生產成本。

  有了設計和工藝,為解決光纖的工藝實現問題,他創新性提出的『三步法』的光纖預制棒工藝為國際首創,開創了將『VAD+PCVD+OVD』三種光棒工藝完美結合於低成本高效率的彎曲不敏感光纖的產業化技術,並實現規模化生產。

  烽火通信由此自主開發出PCVD和高速拉絲裝備,突破了光纖產業化的關鍵裝備技術,拉絲速度達3000m/min,較國際最高水平高18%,提昇我國光纖產業生產效率40%,使我國成為掌握光纖制造高性能成套裝備技術的四個大國之一,國際光纖專家專程來考察學習並給予高度贊賞。

  2015年,因在光纖技術上取得的突出成果,李詩愈率領的團隊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在首都北京,他和其他國內知名科學家一起接受了習主席等中央領導人的接見,代表著無上的榮耀!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孫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