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如何賦能司法新發展?專家說,人工智能永遠只是工具不能代替法官
新華社北京3月24日電(記者高潔李放) 人工智能能夠代替法官嗎?在中國政法大學法學教授張保生看來,答案是不能。23日在清華大學舉行的『智匯司法、相得益彰』清華RONG系列論壇之司法大數據專場討論會上,來自國家信息化、法院信息化、司法及大數據領域的專家學者,圍繞司法信息化建設、大數據如何賦能司法新發展、司法將如何為大數據保駕護航等問題展開討論。
近年來,以大數據為基礎的人工智能科技越來越成熟地應用於司法領域場景,通過語音和圖像識別技術、法律知識圖譜等技術輔助司法審判提昇效率。在今年的兩高報告中,出現了『互聯網+訴訟服務』『智能輔助辦案系統』等表述,智慧司法體系建設的正確路徑究竟如何?專家們進行了探討。
張保生認為,智能機器愈是以假亂真,愈能在更深的層次和更廣的范圍提高人類改造自然和改造自身的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說,智能法律系統的發展沒有界限。但在他看來,機器人不能擔任法官,堅守司法應是人類爭端解決的最後一道防線。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最高檢檢察技術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品新在主題演講中反復提到了司法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設的『雙輪驅動』原則,他強調,司法領域的科技創新一定要跟司法改革相結合,兩股力量形成合力纔能促進真正的司法信息化發展。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何海波發表『以數據推動法治』的主題演講,他呼吁社會各界同心同力推動數據融合、數據開放,發揮數據的價值。
此次論壇由清華大學數據科學研究院主辦,清華大學法學院、社會科學學院、北京國雙科技有限公司協辦,清數大數據產業聯盟承辦。論壇舉辦當天還發布了《中國法院信息化第三方評估報告(2017)》和國雙司法輿情數據報告。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