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浙江省湖州市小沈瀆村攝影楊瓊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楊瓊):為防治水污染,中國推行了河長制、湖長制。2016年底開始,中國大大小小的河流有了河長。從今年開始,湖長制也全面推開。目前,中國有25個省份已經在2017年底建立了河長制。河長和湖長是怎樣開展工作的?他們工作的效果如何?
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是著名的水鄉,大大小小的河流錯綜復雜。走在長興縣小沈瀆村的河道邊,小沈瀆村村委會主任周麗斌向記者介紹他擔任河長的情況:『每周對自己負責的河道從頭到尾通過GPS我們去巡查河道。我們這邊排污的情況基本上不出現了,有漂浮物或者水質發生變化,我們會及時處理。』
周麗斌一邊仔細查看,一邊把情況記錄在手機上的『河長APP』中。2個小時之後,1000多米的河道巡查結束,周麗斌說:『我們有河長制的定制手機,打開GPS定位在這裡。(河長制的APP)裡面有很多板塊,日志板塊,巡查板塊,問題提交的板塊等。如果有需要提交上級的就提交上去,不需要的話就打電話,讓村裡的保潔員和河道清運人員處理。』
周麗斌是中國河長制制度裡最基層的河長。中國從2016年底開始實行河長制,目前,已經有25個省(市、區)建立了河長制,目前省、市、縣、鄉級四級河長有32萬名。
實際上,早在十年前,浙江省湖州市就已經開始了河長制的嘗試。全國人大代表、湖州市市長錢三雄告訴記者:『我認為河長制是個好的機制,就是你一定要有明確的任務。你這個河長要做什麼?應該做到什麼?你多少時間應該去看一次?你應該怎麼解決問題?你發現的問題怎樣能夠及時解決?怎麼樣讓老百姓來監督你?這就是正常的體系,我們都有了。』
經過多年努力,湖州全市縣控以上地表水監測斷面98.7%達到或優於三類以上水質。
中國是是全球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然而,中國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國家。近年來,中國水污染嚴重,水生態環境惡化、水資源短缺等問題日益突出。傳統的治水模式涉及到環保、水利等多個部門。在河長制建立後,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擔任『河長』,負責組織領導相應河湖的管理和保護工作,讓治水責任更加明確。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水利廳副廳長曹金萍告訴記者:『這麼多年河流污染的治理,一個部門解決不了,現在既然把河長制的體系建立起來了,去年我們就全面開展了「清河行動」。行動取得非常好的成果,這麼多年的一些遺留問題,包括違章違建、河道監測、排水排污口創建的問題,都得到了解決。』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岳陽市屈原管理區鳳凰村村委會主任楊莉舀了一瓢洞庭湖水來到北京攝影楊瓊
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中國從2018年開始在『河長制』的基礎上全面建立『湖長制』,河湖『雙制』全國一盤棋有望在2018年全面實現。在洞庭湖邊長大的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岳陽市屈原管理區鳳凰村村委會主任楊莉對此有著很大的期待。洞庭湖是中國第三大湖,經過多年的治理,洞庭湖的生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次來到北京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楊莉也專門舀了一瓢清清的洞庭湖水帶到北京。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她建議進一步推進湖長制:『我是生長在洞庭湖畔,小時候洞庭湖的水很清,到湖邊挑水洗菜洗衣服,後來慢慢受到污染。現在加大力度保護洞庭湖水,現在水比原來要清。(我建議)國家法律法規要完善,讓湖長制河長制落地生根。洞庭湖治理要規范化、長期化。湖長制,就是一個班也要有班長,來對它進行保護和治理,而且還要有監督機制。讓水更清,天更藍,洞庭湖更美。』
水利部部長陳雷表示,如今,全社會關愛河湖、保護河湖的局面基本形成:『通過各級河長帶頭履責,開展專項行動,整治突出問題,健全管理機制,實現了很多河流從沒人管到有人管,從多頭管到統一管,從管不好到管得好的轉變。水利部將進一步加大力度,統籌推進河長制和湖長制,確保在今年6月底前,全面建立河長制,在今年的年底之前,全面建立湖長制。讓河湖煥發新的生機,更好地造福於中華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