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樹立『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
2018-03-15 16:42:2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習近平同志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再次強調領導乾部乾事創業『功成不必在我』,指出這並不是消極、怠政、不作為,而是要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既要做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實事,也要做為後人作鋪墊、打基礎、利長遠的好事,既要做顯功,也要做潛功,不計較個人功名,追求人民群眾的好口碑、歷史沈淀之後真正的評價。此前,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過『功成不必在我』,這次做出進一步闡釋,『功成不必在我』的內涵更加豐富、更加充實,為領導乾部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提供了標尺。

  『政貴有恆,治須有常。』為官從政者都希望能乾一番事業、創一番業績,但乾事創業不可能一日見效、立竿見影,要想做出實績,必須進行長期努力。上世紀80年代,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寧德擔任地委書記時曾提出『弱鳥先飛』的思想意識和工作方法:不想著乾一夜暴富的事、也沒有『燒三把火』,而是『有長期打算』『小火燒溫水,常燒不斷火,有時還給添點冷水』『弱鳥先飛、滴水穿石』『只要鍥而不捨,最後總能夠舊貌換新顏』。這充分說明,為官從政必須有恆心有毅力,不貪一時之功、不圖一時之名。只要立足發展大局,科學謀劃、謹慎施策,真抓實乾、敢於擔當,一步一個腳印做下去,就會取得豐碩成果。河北塞罕壩三代林場人在半個多世紀中接續奮斗、矢志不移,在『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沙地上創造出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跡,造福當地、澤被後世。事實證明,著眼長遠、腳踏實地不但可以創造政績,而且可以創造了不起的大政績。

  尊重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是創造政績的根本。馬克思主義認為,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因此,必須按規律辦事,違背規律就會受到懲罰。如同種樹,栽苗、澆水、施肥、防蟲……每個步驟、每個環節都不可少,功夫到了,小樹苗自然能長成參天大樹;急功近利、急於求成,只會拔苗助長、欲速不達。為官從政、乾事創業也是如此。應遵循經濟規律追求科學發展,遵循自然規律追求可持續發展,遵循社會規律追求包容性發展,這樣的政績纔會『含金量高』『時效性長』。不尊重規律的政績必然是『短命』的。比如,過去有些地方忽視城市發展規律,人為『攤大餅』『造大城』,表面上政績顯赫,實則難以善終,地方發展『大手筆』最終變成『大敗筆』。有些地方在脫貧攻堅中急功近利、脫離實際,盲目追求『早摘帽』,卻忽略了脫貧質量,『邊脫邊返』『剛脫又返』,不但違背了脫真貧、真脫貧的要求,也給黨和政府的威信帶來損害。可見,只有在尊重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纔能創造出經得起檢驗的政績。

  搞清楚創造政績為了誰,是為官從政、乾事創業的核心問題。創造政績是為了百姓福祉,還是為了自己積攢政治資本,結果迥然不同。為了自己,就容易產生『燒三把火』『踢前三腳』、轟轟烈烈做一兩件『大事』的傾向,出現『前任建、後任拆』『新官不理舊賬』的問題。長此以往,就會產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出現重數字不重實績、看匯報不看成效的局面,相應的政績必然是『包裝過』『注水分』的。這種政績越多,對百姓福祉損害越大。習近平同志在2018年新年賀詞中指出,『以造福人民為最大政績,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讓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滿。』共產黨人的政績只能來自為人民謀福祉,只能出自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實事,出自為後人作鋪墊、打基礎、利長遠的好事。只有這樣的政績,纔能體現我們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纔能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這是『功成不必在我』政績觀的生動表達。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擔當和實乾交出了一份時代答卷。對於這份答卷,人民給出了高分。全球最大獨立公關公司愛德曼發布的『2018年全球信任度晴雨表』報告顯示,中國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度最高。

  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期,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都是『硬戰』『苦戰』,都需要腳踏實地、堅持不懈纔能打贏。只有沈下心來,堅定『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立足當下、著眼長遠,不務虛名、兢兢業業,纔能交出讓人民滿意的新時代答卷。

  《人民日報》( 2018年03月15日07版)

責任編輯:邱浩
【專題】2018全國兩會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