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到政府部門辦事,遭遇『踢皮球』的經歷,那份心情一定是沮喪的。兩會前夕,一位網友在人民網『兩會來了,我托書記省長捎句話』活動中沮喪地留言:為了一份出生日期的修改申請,『往返了8次,640多公裡,一直未果。』
這位網友如果留意兩會新聞,沮喪也許變成了期待。民意訴求與會場強音同頻共振,是兩會的一大看點。13日,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交大會審議,大刀闊斧的機構調整,其重要目標之一,便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代表委員們紛紛談到此次機構改革的歷史和現實必然性。基層老百姓辦事難,有發展的原因,也有行政運行機制的原因,但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機構重疊、職責交叉、權責脫節,一些政府部門職責劃分不科學,導致職責缺位和效能不高。這也是為什麼轉變職能說了很久,一些地方的老百姓感受到的變化卻不明顯——從『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變成了『門好進,臉好看,事還是難辦』。
放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時間刻度上,這份改革方案體現出的大格局和大氣魄,令人深感振奮,也彰顯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心與勇氣。
與此相印證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使更多事項在網上辦理,一些必須到現場辦的也要力爭做到『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
從溫州街頭的一個鞋匠到如今的上市公司董事長,南存輝委員的奮斗史可謂改革開放40年歷史的縮影。『當時多虧給我們這些敢闖敢拼的人「松了綁」,纔成就了一代人。』南存輝說,『新一輪的政府機構改革,一定會進一步推進職能轉變,再一次為市場松綁。』
黨的好政策加上好的營商環境,是浙江民營經濟長期稱雄帶來的重要啟示。發端於地方實踐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上昇到國家層面,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令不少代表委員尤其是企業界的代表委員感到欣慰,王茜委員說:『這項改革有利於企業提高效率,更有利於初創企業提振信心,將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起到極大推動作用。』
連日來,『最多跑一次』成為名副其實的高頻句,與此相對應的是各地表達的『優化營商環境』的決心。鑼鼓聽音,說話聽聲。兩句話表達了一個共識:政府應進一步簡政放權、進一步轉變職能。
行百裡者半九十,『最後一公裡』不打通,下放的權力就可能被中途截留,無法真正抵達群眾和市場中去,改革的紅利就無法釋放出來。改革開放至今,我們上下求索,探求如何處理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系。認識越來越深刻,行動越來越果敢,政府拿起刀,刀刃向內,削自己的權,自我革命,自我完善,為的就是走出一條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新路子。
這樣一條清晰的路徑,我們沒有理由不繼續。堅定地走下去,讓權力不再任性,市場的空間將大大拓展,社會的創造力會強力迸發,中國的發展也將獲得源源不斷的新動能,推動偉大事業闊步向前。
到那時,老百姓從改革發展中分享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就不只是『有事難不住』那麼簡單了。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