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15日電(王瑩)新動能重塑經濟增長格局、深刻改變消費方式。五年來,我國消費貢獻率由54.9%提高到58.8%,成為經濟增長主動力。然而,各類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不絕於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對各類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要依法懲處、決不姑息。如何保障消費者權益?聽聽來自兩會上的權威聲音。
加強嚴管不放松今年把抽查比例提高到5%
數據顯示,我國新設市場主體數量持續攀高。日均新設市場主體由商事制度改革前的3.1萬戶增加到2017年底的5.27萬戶,日均新設企業由商事制度改革前的0.69萬戶提高到2017年底的1.66萬戶。
市場准入的放寬進一步激活了企業的創造活力,但也開始考驗工商和監管部門的智慧。消費者的權益要得到維護,首先要把好企業規范經營這道關。兩會期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局長張茅做客新華網、中國政府網《部長之聲》,對公眾關心的監管問題做出回應。
張茅表示,執法監管是商事制度改革當中很重要的一環,新的監管理念是改巡查為抽查,實行『雙隨機、一公開』。所謂『雙隨機』,就是抽查對象是通過搖號隨機產生,同時檢查人員也是隨機的。而『一公開』,就是檢查結果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上公示,企業有什麼問題,受到什麼處罰一目了然。
張茅告訴記者,工商總局今年把抽查的比例提高到5%,公示的結果要求達到百分之百,借此對企業起到『震懾』作用。『如同企業頭上吊著一把劍,今天抽查完了以後可能明天搖號又搖到,所以企業必須保持依規守法經營。』
像查酒駕一樣加大對假冒偽劣的懲處力度
假冒偽劣一直讓消費者深惡痛絕,有群眾提出,能不能像查酒駕一樣來打假?對此,張茅表示,贊成加大對假冒偽劣的懲處力度,提高企業違法違規成本。
對於如何加大造假售假的處罰力度,張茅指出,目前假冒偽劣,違法違規的成本過低。如果能像查酒駕那樣,假冒偽劣的發生率會降低。『過去酒後駕車,罰款一次解決了,現在酒駕嚴重的可以入刑,酒駕現象就少了很多。』
對於現在執行的『雙隨機、一公開』,張茅認為,公開有時比依法懲罰的震懾力、殺傷力更大。『在目前這種情況下,我們利用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在陽光下公開。有些企業講罰我多少錢,我認了,而公開曝光就損失很大。』『它就記在那兒了,誰也改不了。』
消費者可通過電子地圖投訴持續推動『7天無理由退貨』
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一方面要加強對企業的執法監管,一方面也要進一步讓消費者『投訴有門』。對此,張茅表示,工商總局會進一步暢通消費投訴渠道。在去年新建立全國12315互聯網平臺的基礎之上,今年3·15互聯網投訴平臺第二期將上線,特點就是消費者可以通過電子地圖投訴成功。
對於消費者反映強烈的網購陷阱和網購假貨問題,張茅表示,工商總局正積極推進《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規定的網上購物『7日無理由退貨』,同時也推動實體購物、線下購物的無理由退貨。『這一方面保護了消費者,另一方面對商家的商譽也是有好處的。』
張茅認為,消費者權益保護的關鍵:一是要法律法規健全,二是企業的信用要健全,三是消費者保護權益意識要增強。『現在網購比較理性了,先到實體店看一看,什麼價格,什麼質量,然後再去網上購買。』
信用體系要築牢讓失信者寸步難行
每個人每天都在和信用打交道,講誠信既是傳統美德,也是市場經濟有序發展的重要條件。如何讓企業在經營中誠實守信,營造一個健康向上的營商環境和信用環境,對於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同樣不可或缺。
在3月6日進行的『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推動高質量發展』兩會記者會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勇指出,國務院2014年就出臺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綱要》中明確了信用信息共享和聯合懲戒的有關要求。現在,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已經建成,到目前為止已經和44個部門、所有的省區市以及60多家市場機構建立了互聯互通,實現了信息披露、信息公示,以及異議處理和聯合懲戒等功能。『為了更好的發揮社會信用體系的作用,我們和有關部門,在稅務、工商、法院執行、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包括拖欠農民工工資等領域,建立了30多個聯合激勵和聯合懲戒機制。』張勇說。
對於企業而言,信用出現『差評』將舉步維艱。『在推進簡政放權中,按照企業不同信用水平管理,對信用優良、講誠信的企業在行政審批等環節區別對待。』據張勇介紹,到現在為止,6000多戶企業被限制融資授信和獲得政府資金支持。『下一步,將加大聯合獎懲力度,使失信者受到懲戒,守信者獲得激勵,同時我們會進一步規范紅黑名單制度。』
企業加強自主創新主動參與品質革命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將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壯大新動能、加快制造強國建設。要全面開展質量提昇行動,推進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標達標,弘揚工匠精神,來一場中國制造的品質革命。
創新驅動發展,新動能激活新創造。在3月8日進行的『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兩會記者會上,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寧高寧指出,中國制造業從作為世界工廠到制造業大國,一路在進步,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不斷地有『馬桶蓋』這類問題出來,消費者還是不滿意,就是在品質和技術水平上還是不夠。『中國制造業已經悄悄地在起步了,在向制造業昇級,向高質量提昇這樣一個階段轉變。』無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其中起到了關鍵作用。企業不僅要誠信經營,更應該不斷自主創新,用創新去贏得更大的市場,贏得更多消費者的青睞與認同。
在3月10日進行的『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兩會記者會上,恆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表示,短短的三十幾年,中國的民營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弱變強,『民營企業依法依規、專心專注、兢兢業業做好自己的企業,把自己的企業做大做強,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解決更多的就業,上交更多的稅收,這就是最大的民生。』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