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3日電(記者胡浩、孫奕)文化部部長雒樹剛13日在人民大會堂『部長通道』上說,全國文化遺產家底已基本摸清,為做好保護工作奠定了基礎。
雒樹剛介紹,近年來,通過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第一次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普查、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普查等,基本摸清了文化遺產家底,共登記不可移動文物76.7萬處,國有可移動文物約1.08億件,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87萬項,348個地方戲曲劇種,革命舊址3.3萬多處,抗戰文物保護單位2100多處。52項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列世界第二;39項遺產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列世界第一。
『文化遺產工作核心是四個字:保護、利用。』雒樹剛說,在文物保護方面,這幾年建立了國家文化文物部門以及省市縣四級文物保護責任制,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擁有誰負責,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落實了保護責任主體。另一方面,加大追責力度,嚴厲打擊文物盜竊團伙,將文物保護納入法治軌道。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雒樹剛說,要通過開展搶救性保護,培養年輕的傳承人,避免『人亡技失』的情況。同時,要實行生產性保護,特別是傳統工藝要和群眾生產生活緊密結合,和精准扶貧結合起來。
只有保護好,纔能利用好,讓文化遺產真正『活』起來。雒樹剛說,利用好文化遺產,要讓人民群眾『零門檻』『無障礙』接觸文化遺產。據統計,博物館參觀人次已從2014年的7億多增長到2016年的超過9億人次。
責任編輯:孫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