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張寶艷代表:幫助被拐孩子早日踏上回家之路
2018-03-13 16:15:11 來源:人民網  作者:楊麗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全國人大代表張寶艷在『代表通道』接受采訪。(人民網記者翁奇羽攝)

  人民網北京3月13日電 今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四次全會前人民大會堂中央大廳北側的『代表通道』上,全國人大代表、『寶貝回家』志願者協會理事長張寶艷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寶貝回家』尋子網站11年來幫助9300多名被拐兒童回歸家庭,動力源自尋親家長孩子的痛苦和期待、志願者的無悔付出和保護孩子的責任感。

  張寶艷稱,『寶貝回家』尋子網站創辦已有11年,『這11年我們做得很辛苦,每天都工作到深夜,一年365天幾乎沒有休息日、沒有節假日。克服了各種困難、忍受了各種委屈,我們還是堅持走了下來。』

  張寶艷說,之所以能夠堅持下去,主要是每天面臨許多被拐兒童的家長和尋家的孩子,他們對家、對團圓的那種渴望,他們那種痛苦和期待,『讓我們放不下心裡的牽掛。』其次,『寶貝回家』的平臺有來自全國28萬志願者,這些志願者沒有一分錢的報酬,但是他們每天都在無怨無悔地付出、默默地奉獻,『這讓我溫暖和感動,也讓我有支持下去的動力。』另外,『寶貝回家』幫助的是被拐兒童,孩子是社會最應該關注的群體,也是最應該被呵護的一個群體。保護孩子,給他們創造一個安全的成長環境,是社會、也是每個人的共同責任。『所以說,可能是源於我心裡的這份善良,讓我很願意承擔這份責任,也是讓我能做下去最大的動力。』

  張寶艷介紹,每個孩子在『寶貝回家』登記之後,都會有個志願者一對一地跟進指導。由於孩子被拐時很小、記憶少且零碎,志願者就會慢慢啟發,幫孩子們把零碎的記憶重新整理拼接組合,幫他們縮小尋親范圍,助他們找到尋親的方向。『我們有個孩子叫王娟,她是1987年被拐的,她記得自己是重慶人,被拐到河南商丘。』張寶艷舉例說道。人販子拐賣王娟的時候坐的是火車,天亮時列車員說西安火車站到了,這就是她對家的全部記憶。志願者在重慶找了很久也沒有找到相關的線索。於是他們在網上買了一份1987年的列車時刻表,畫了一個列車運行圖,發現當時重慶到商丘並不路過西安,天亮時路過西安到商丘的火車是從成都始發的,四川志願者就又被拉進了討論群。四川志願者提供信息,1994年之前,現在的崇州市叫崇慶縣,團隊繼而安排崇州的志願者在當地進行排查、走訪,終於在眉山找到了王娟的親人。『其實我們「寶貝回家」的尋親都是靠這樣的線索一點一點去尋找的,像有的孩子記得舅舅家種榨菜,我們就在重慶涪陵找他的親人;有的孩子記得家裡小時候經常吃涼皮,我們就在陝西找他的親人;還有的孩子記得自己小時候很調皮,把鄰居家的紗窗剪碎了,我們就通過這個紗窗線索聯系每個尋子家長,終於有個家長說自家孩子乾過這樣的事情。這樣一個紗窗就打開了他通往回家的大門。』

  『寶貝回家』這樣的尋親孩子還有很多,『相信大家都很願意幫助這些被拐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張寶艷呼吁,能有更多的愛心力量加入『寶貝回家』,『讓我們一起努力,幫助這些孩子早日踏上回家之路。』

責任編輯:遲灝
【專題】2018全國兩會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