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教育會為女娃的命運注入營養——人大代表吉克石烏眼中的少數民族地區教育
2018-03-08 22:35:43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記者吳光於)陽光明媚的3月,當滿面春風的吉克石烏穿著美麗的百褶裙、披著白色的『查爾瓦』(彝族披風)走進人民大會堂時,2200多公裡外的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慶恆鄉慶恆村,鄉親們正努力地在電視上尋找著她的身影。

  自己的村支書當選全國人大代表,老鄉們興奮得猶如又過了一次彝族年。

  臨行前,家中的老人請來『畢摩』為她祈福。兒子一遍一遍地叮囑她,一定要拍張天安門的照片看看。

  從村婦聯主席到連任兩屆村支書,38歲的吉克石烏在慶恆村是『最說得起話的人』。

  『過去在我們老家,婦女的地位很低,大事小事都是男人說了算。現在不一樣了,婦女不僅能頂半邊天,好多事情還要靠女娃兒挑大梁哦。』她笑著說。

  慶恆村海拔1700多米,是大涼山腹地的一個深度貧困村,自從精准扶貧的衝鋒號吹響,『5加2』『白加黑』就成了吉克石烏的工作常態。

  讓她感覺最自豪的事,是在自己的任期內,村裡107戶人家的生活發生了自她出生以來最大的變化。

  『特別是近5年變化最大,通村的毛路修通了,農網昇級改造完成了,彝家新寨建起了,安全飲水的問題解決了,群眾看病有了衛生院,農業銀行、農商銀行來到村裡給老百姓提供貸款,解決大伙的燃眉之急,現在還有了「一村一幼」,小朋友再也不用在山上「放敞」了。』

  面前的吉克石烏,皮膚黝黑,聲音溫柔。很難想象在情況復雜的農村,面對『手心手背都是肉』的親戚,一個弱女子怎樣讓大家服氣。

  吉克石烏說,自己是大伙民主選上的村支書,之所以能服眾,一是因為做事乾練、分寸得當,二是自己上過學,『大家尊敬有文化的人,不管你是男是女。』

  在吉克石烏小時候,送女孩去上學還是農村裡的新鮮事。過去,受民族地區傳統觀念影響,涼山女童入學率曾非常低,她是為數不多的幸運兒之一。『我父親是念過書的人,相信文化知識能改變命運,因此家裡一直支持我念到中專。』

  如今,吉克石烏的好些同學都在黨政部門工作,而她選擇回到老家。『能守好這塊鄉土,讓一點一滴的改變實實在在地發生,讓我覺得踏實。』

  連任兩屆村支書,在她眼裡,村裡除了基礎設施日新月異,最大的變化要數老鄉們的觀念。

  『老百姓都羡慕「拿工資」的人。而那些「拿工資」的都是讀過書的人。以前是乾部、老師們追著上門,讓老鄉把孩子送去讀書,現在老鄉們自己看到讀書的好處,國家也給了那麼好的政策,家家戶戶都爭著把孩子往學校送。』

  2015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在大小涼山彝區啟動實施『一村一幼』計劃,彝區農村孩子學前教育在大小涼山全面鋪開。當年,涼山州就開辦了840個村級幼教點。到2017年,涼山州全州已經開辦了村級幼教點3070個,設立教學班3925個,全州在園(班)幼兒達到24.59萬人。

  在吉克石烏上中專的上世紀90年代,女生人數不到班裡的三分之一。而在去年9月,涼山州民族中學在秋季開學時做了一項統計,高一年級的11個班中,有10個班的女生人數超過了男生。

  一位來自布拖縣的彝族女孩,早年父母犯罪雙雙入獄,留下她由叔叔撫養長大。懷著用知識改變命運的信念,她中考時以全縣第一的成績考入涼山州民族中學。2006年高考,成為涼山州第一位考上清華大學的彝族女生。吉克石烏常常用這個女孩的故事鼓勵村裡的女娃娃們。

  每天經過村裡的幼教點,聽到孩子們跟著老師學拼音、做游戲,吉克石烏總會多駐足一些時間。她說,女孩們的笑臉讓她看到一種生生不息的力量。『今天的女娃就是未來的母親,所受的教育將為她們的生命注入營養,不僅滋養她們自己,還將滋養許許多多家庭,橕起大涼山的未來。』

責任編輯:焦志明
【專題】2018全國兩會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