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記者汪軍、施雨岑)頭上戴著銀飾,身穿苗族服裝,貴州代表團駐地的電梯、餐廳、會議室裡,她總有很高的『回頭率』。
『您是今年年紀最小的代表吧?』『您這麼小的年紀就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了!』她總能引來人們的驚嘆和贊賞。
她就是來自貴州省赤水市大同鎮民族村的『90後』苗族村民楊昌芹,身為全國人大代表的她,現在是赤水市牽手竹藝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一縷竹絲配備一雙巧手,精美竹編讓人贊不絕口。
『我在兩會代表通道展示的茶杯,外套就是我自己做的竹編。』她指著茶杯,向記者介紹。
2007年,楊昌芹作為貴州印江民族職業學校的10名學生代表之一,到赤水學習竹編工藝。學習結束後,楊昌芹主動留下來,跟隨貴州竹編工藝創始人、貴州省竹編工藝美術大師陳文蘭深入學習平面竹編技藝。
從此,楊昌芹就在赤水紮下了根,也在這裡收獲了愛情。
『過去我們印象中的竹編,就是家中日常用的背簍、篩子等竹制品,而細細研究起來纔發現,這是工序復雜的精美藝術品。』從楊昌芹的話裡,能感覺到她的熱愛。
有著『竹子之鄉』美譽的赤水,現有竹林面積131萬畝,種植竹子是當地農民增收渠道之一。采伐的竹子,要經過刮青、破竹、拉絲等多道工序,纔能拿來制作竹編。『赤水竹編』是貴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楊昌芹是省級傳承人。
她說,很多年輕人對傳統手藝不太感興趣,如果沒人傳承,真的覺得很遺憾、很可惜。
在赤水這片紅色土地上,超80%的森林覆蓋率和丹霞地貌,讓旅游產業越發紅火。竹編作為赤水特色工藝品,市場需求不斷增大。經過楊昌芹在當地發掘和培養,不少村民靠著竹編,『旅游飯』越吃越香,日子越過越富足。
在楊昌芹的公司,目前有固定工人20多名,其中80%是當地留守婦女。隨著電商發展,她的產品逐步『觸網』。目前,帶動300多村民在家中實現『來料加工』。
經過簡單培訓後,大同村村民袁興明在自己家中給楊昌芹上了兩年『班』。『把樣品和材料送到他家中,做成竹編成品我們再收回,一個月可以掙2000多塊錢,在家不出門就可以做,不算太費力。』楊昌芹說。
當果盤、花瓶、書櫃、椅子等物件『穿上』竹編,她們的氣質就變了。楊昌芹想著,未來不但要讓更多人知道『竹編之美』,還要讓更多當地村民保護傳承這門工藝。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