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開幕。中新社記者杜洋攝
(兩會綜述)『品質革命』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人大代表剖析『四大要素』
中新社北京3月8日電(記者付強曾鼐蔣濤)『全面開展質量提昇行動,推進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標達標,弘揚工匠精神,來一場中國制造的品質革命。』,『品質革命』一詞,寫入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
推動『中國制造』加快走向『精品制造』,品質革命之路如何行穩致遠?來自相關領域的全國人大代表在北京給出了他們的答案。
質量提昇是根本
品質革命,『根』在質量。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全國人大代表、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王杜娟表示,質量提昇應做到全方位、重細節、無死角。
中鐵裝備的盾構機產品享譽海外,除了性能優越,細節也很考究,是『內外兼修』的優質產品。『中國的一些裝備產品,技術性能與德國、日本的先進型號別無二致,卻因為油漆、焊縫等外觀工藝的「疏忽」,在海外市場被人詬病。』王杜娟強調,細節提昇非一蹴而就,須久久為功、持續發力。
談及質量提昇,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給出一系列具體舉措,如依靠綜合區塊鏈、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造透明可信的質量保障提昇體系;充分發揮市場主體的作用,采用市場倒逼機制,讓企業自發加強質量管理等。
科技創新是核心
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代表們認為,如果說工匠精神可以在現有的生產水平上,讓產品無限趨近品質的極致,那麼科技創新則可讓產品品質實現大跨度的進步,甚至是突破性飛躍。
『從2008年第一臺盾構機研制成功,到如今盾構產能、科研實力和市場佔有率穩居國內第一、世界第二,專注科研是中鐵裝備的成功之匙。』王杜娟告訴記者,2017年,中鐵裝備主營產品的研發投入比達到了9.34%,而國內對高新技術企業的要求是3%。『在大型施工裝備領域,如此高的研發投入比相當難得。』
在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化集團齊魯石化公司總經理韓峰看來,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想在未來競爭中贏得新優勢,必須布局『新灘點』,做強『新產業』,運用『新技術』,不斷加大新技術研發,堅持加強新工藝應用。
人纔供給是保障
『實現中國制造的品質革命,產品質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產品設計也同樣重要。』談及品質革命,全國人大代表、小米科技董事長兼CEO雷軍說。
他認為,目前中國設計業的整體水平,距世界設計業先進國家還有較大差距,這與相關設計從業者人數不足、尤其是頂尖人纔的稀缺直接相關。
雷軍建議,加強設計人纔引進與培養,促進產學研一體化發展,包括成立專項基金,為國際設計領軍者和頂尖人纔在高校設立工作坊;促進相關專業師生去海外交換學習,直接帶動高校專業人纔培養;加強設計意識的普及教育,在中小學設立相關課程等。
深耕制造業多年,全國人大代表、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俞章法始終將人纔視為企業最寶貴的財富。他認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工匠大軍,是推動品質革命的關鍵因素,這需要全社會大力營造尊重勞動、崇尚技能、鼓勵創造的良好氛圍。
對標國際是方向
國際市場是檢驗品質革命成果的『試金石』。中國產品走向國際,不可避免要對標國際標准,而這恰恰是中國的一個『軟肋』。
『目前的國際標准多由發達經濟體制定,或多或少對發展中國家不利,』全國人大代表、中船重工第七二五研究所所長馬玉璞對中新社記者表示。
在他看來,改變這種於我不利的局面,一方面要多派專家,到國際標准化、特別是技術標准化組織發聲。另一方面,中國的研究機構、企業、高校等,也應結合實際,努力參與甚至影響國際標准的制定。(完)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