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關注『小問題』了解『真情況』,揪住『小事』的改變來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也構成了過去幾年中國治理的重要經驗
看望政協委員,強調『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會商量』,讓外界再次熱議『中國式商量』;與內蒙古代表團暢談高質量發展,讓『不能只盯著羊、煤、土、氣』成一時焦點。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下團組的講話和互動,引發輿論關注和社會熱議。
回顧5年來習近平總書記的兩會時間,一個鮮明特點是喜歡從『小事』問起。2014年到廣東團,發問『珠三角現在PM2.5是多少』;2016年到青海團,又問『青海有的地方面積很大,農牧民看病怎麼解決』;今年在內蒙古團,他詳細詢問了赤峰市松山區大廟鎮小廟子村人均耕地、蔬菜種植、市場價格、道路等問題,甚至包括垃圾處理等民生細節。
一個村莊裡,可能就藏著一個中國。『解剖麻雀』、見微知著,是共產黨人重要的認識論、方法論。總書記問起的這些『小問題』,其實都不小。空氣質量背後跟著群眾的大健康;農牧民看病問題難不難,與社會保障息息相關;垃圾處理是個『先進指標』,它的普及程度反映著綠色發展水平。處處叩問民生、每每觸動民心,正是因為小切口、小指標,能測出群眾獲得感,能反映治理大氣候。通過關注『小問題』了解『真情況』,揪住『小事』的改變來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也構成了過去幾年中國治理的重要經驗。
兩會需要提出問題,更需要探討問題解決問題。這個過程,貫穿著新思想、新理念。歷數過去5年,無論是以『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闡釋綠色發展理念,以『親』『清』二字定調新型政商關系,還是以『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來比喻加強民族團結,以『釘釘子』強調紮實推進作風建設,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些金句,總讓人耳目一新,總是能口口相傳。透過這些關注點,人們看到理念的力量,更看到治理的決心。而借助兩會擴音器,這些理念從字句變成行動,從會場共識成為全國性共識,促進了思想的統一、人心的凝聚,撬動了地方治理的改進。
有沒有真正解決問題,兩會反過來又成為了校驗場。在探訪湖南十八洞村三年後,用『收入』和『娶媳婦』問起脫貧攻堅的現狀;在吉林團追問:『白雪換白銀換來了嗎?』習近平總書記在兩會上對一個地方的持續關注,也是一種『回頭看』式的調研。認真,本不就是共產黨人一以貫之的精神氣質嗎?將工作放在臺面上掰開了揉碎了展示,有成績說成績,有問題談問題,敢較真、不回避。這種刨根問底的態度,同樣是人民對於兩會的期待。
兩會是『回頭看』的校驗場,更是『向前看』的觀景臺。回顧過去5年,習近平總書記的兩會時間,引領著中國改革發展的軌跡。2013年,他在上海團提出『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是年秋天,全面深化改革確立時間表、路線圖。2014年,他在廣東團提出『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當年,做出『新常態』的判斷,全世界開始見證中國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的決心和行動。2017年,他在上海團與四川團兩次提到『繡花功夫』,昭示著無論是城市管理還是鄉村振興,精細化將成為治理現代化的重要議題。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兩會是『吹風會』也是『發布廳』,端出的就是中國當下最核心議題,串起來就是一幅中國發展的路線圖。
對於習近平總書記兩會『時間線』的關注,其實就是對中國過去發展歷程的審視,對中國未來發展藍圖的暢想。『小事』中有大視野,『金句』中有新思想。期待更多以小見大的分析、見微知著的金句,既彰顯兩會的開放與透明,更為中國未來凝聚更多共識和力量。
《人民日報》( 2018年03月07日05版)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