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逢山開路 遇水架橋 將改革進行到底(兩會·聲音2018)
2018-03-07 09:34:0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李強代表(上海市委書記)

  張慶偉代表(黑龍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杜家毫代表(湖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實現改革開放新突破

  李強代表(上海市委書記)

  上海要聚焦重點、抓住關鍵,努力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改革開放新突破。一是在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營商環境上取得新突破,二是在構築合作發展載體平臺上取得新突破,三是在增強輻射帶動能力上取得新突破

  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我們對此深有體會。上海能有今天的發展,靠的就是改革開放。下一步發展,必須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將改革進行到底』的指示要求,推動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實,拿出『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決心和勇氣,堅定不移做深做透改革開放這篇大文章,努力在新起點上實現新突破,以此作為對改革開放40周年的最好紀念。

  改革開放再出發,必須凝聚強大意志,始終保持敢為人先、銳意進取、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必須付諸有力行動,增強獲得感,更多惠及廣大人民群眾;必須煥發蓬勃活力,讓改革開放的種子在每個角落、每個人心中落地生根,充分激發釋放基層群眾、企業家、各類人纔和乾部隊伍的活力;必須營造濃厚氛圍,給銳意改革、敢於擔當者更多包容理解,給大膽探索、勇於創新者更多激勵支持。上海需要改革創新者,上海也能成就有志者的夢想。

  上海要聚焦重點、抓住關鍵,努力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改革開放新突破。一是在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營商環境上取得新突破。對標建設成為貿易投資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服務管理最規范、法治體系最完善的城市之一,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大幅放寬市場准入,積極利用外資。二是在構築合作發展載體平臺上取得新突破,帶動優勢資源集聚,撬動產業創新發展。全力以赴辦好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抓住重大機遇,放大溢出效應,努力打造上海發展的新平臺、新亮點、新品牌。三是在增強輻射帶動能力上取得新突破。不斷增強城市核心功能,全面提昇配置全球資源的能力,更好服務長三角、服務長江流域、服務全國。

  本報記者 劉士安 李泓冰 整理

  蹚出農業現代化新路子

  張慶偉代表(黑龍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當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爭當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是黑龍江新時代必須完成好的重大歷史使命。我們將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努力在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上邁出新步伐、蹚出新路子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全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黑龍江作為農業大省,當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爭當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們的囑托和期望,也是我省新時代必須完成好的重大歷史使命。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重點和短板在『三農』,大頭和重頭也在『三農』。進入新時代,農業農村天地廣闊,大有可為。我們將堅定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振興發展的重要內容』的指示精神,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著力建設農業強省,努力在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上邁出新步伐、蹚出新路子。

  力爭在糧食綜合產能上站排頭,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推動良種、良機、良法、良田深度融合,進一步提高水利化、農機化、科技化、標准化水平,確保糧食種植規模、總產量、商品量、調出量、質量水平持續穩居全國之首,成為國家穩固可靠的大糧倉。

  力爭在農業結構調整上站排頭,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之路,圍繞『糧頭食尾』『農頭工尾』搞好農產品精深加工,鞏固綠色食品第一大省地位,推動糧食大省向綠色糧倉、綠色菜園、綠色廚房轉變。

  力爭在農業生態保護上站排頭,發揮整體生態化優勢,加強黑土地保護,擴大農業減化肥、減農藥、減除草劑成果,嚴格防控農業面源污染,打造全國最優的農業生態環境。

  力爭在農業綜合改革上站排頭,以深化『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為牽動,加快推進改革擴面、提速、集成,培育新動能,釋放新活力,努力創造更多全國可復制、可推廣的做法和經驗。

  本報記者 鄭少忠 整理

  聚力高質量發展新目標

  杜家毫代表(湖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高質量,關鍵是堅持以質量效益為中心,以抓改革為重點推動動力變革,以優服務為重點推動效率變革,以促創新為重點推動質量變革,切實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求落實到具體產業、具體企業、具體項目上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說到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更加遵循自然規律、經濟規律和社會規律的發展。高質量,關鍵是堅持以質量效益為中心,以抓改革為重點推動動力變革,以優服務為重點推動效率變革,以促創新為重點推動質量變革。這也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基本路徑。

  高質量發展的根基在實體,支橕在產業。我們提出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今年集中精力開展『產業項目建設年』活動,就是要持續釋放『產業興則湖南興、產業強則湖南強』的導向,切實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求落實到具體產業、具體企業、具體項目上。

  湖南是傳統制造大省。近年來,我們重點培育20個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務實推進『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群建設,積極爭創『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范區,在工程機械、軌道交通、電子信息等多個行業形成了產業優勢,新能源及電動汽車、新材料、生物醫藥等產業發展方興未艾。湖南將進一步順應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抓住智能制造這個主攻方向,大力促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我省制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延伸拓展,加快建設制造強省。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高質量發展靠喊口號喊不出來、靠鋪攤子鋪不出來,最終要靠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乾出來。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用心用腦、精准精細,堅持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大興調查研究之風,艱苦奮斗再創業,踏石留印抓落實,在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本報記者 杜若原 侯琳良 王雲娜 整理

責任編輯:遲灝
【專題】2018全國兩會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