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代表委員建言如何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牢牢守住風險底線
2018-03-05 11:05:24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佘惠敏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行長王玉玲:

  健全金融監管體系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黨委書記、行長王玉玲認為,總體看,我國金融風險可控,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金融領域尚處在風險易發高發期。她指出,當前的金融風險隱患是實體經濟結構性失衡和逆周期調控能力、金融企業治理和金融業對外開放程度不足,以及監管體制機制缺陷的鏡像反映。

  王玉玲代表提出,科學防控金融風險要把握好回歸本源、優化結構、強化監管、市場導向四個原則。當前,尤其要把『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加強監管統籌協調』作為工作抓手,統籌協調中央金融監管部門,完善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組織架構和工作機制,強化人民銀行宏觀審慎管理和系統性風險防范職責,切實落實部門監管職責;統籌系統性風險防控與重要金融機構監管,對綜合經營的金融控股公司、跨市場跨業態跨區域金融產品,明確監管主體,落實監管責任;統籌監管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統籌金融業綜合統計,全面建立功能監管和行為監管框架,強化綜合監管;統籌政策力度和節奏,防止疊加共振;統籌協調中央和地方金融管理,中央金融監管部門要進行統一監管指導,對地方金融監管有效監督,糾偏問責;同時監管權力和責任要統籌協調,建立層層負責的業務監督和監管問責制度,重點包括中央金融政策傳導執行、金融法律法規和監管規則的制定、金融風險監測與處置、打擊非法金融行為,等等。(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陳果靜)

  全國政協委員、南開大學金融學院常務副院長范小雲:

  強化信貸政策導向

  全國政協委員、南開大學金融學院常務副院長范小雲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依據現行法律,貨幣政策並沒有明確的防范金融風險的職能,具體操作上常以熨平經濟周期波動為重要目標。因此,貨幣政策的周期性變化與系統性風險防范就可能存在不一致性。如果在偏緊的貨幣政策周期裡發生了金融系統性風險,面對流動性喪失和市場信用的枯竭,央行則需權衡。由於系統性風險短期危害更大,基於社會綜合利益的考慮,貨幣政策應該按照系統性風險的防范和救助優先原則,針對金融體系修復、信用體系恢復和流動性恢復開展工作,這與促進經濟增長、維護幣值穩定的法定目標具有內在邏輯一致性。總之,在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過程中,貨幣政策應該相機抉擇。

  范小雲委員認為,當前,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貨幣政策需要更好平衡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去杠杆和防風險之間的關系。圍繞實體經濟全面提昇金融服務效率和水平,繼續優化流動性的投向和結構,強化信貸政策的導向作用,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在服務實體經濟、支持創業創新和新動能培育上發揮更大作用,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促進融資便利化,降低實體經濟成本。(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周琳)

  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副主任張水波:

  嚴防地方隱性債務

  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副主任張水波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地方發展經濟主要是采用投資拉動模式,這比較容易出政績,但是資金來源途徑較多。比如,很多地方政府打著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幌子,搞『名股暗債』,最終還可能形成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隱性債務』應是防范的重點。

  目前,地方債務問題已經成為引發金融風險的潛在因素之一。隨著我國進入新時代,社會尤其需要可持續發展。張水波委員表示,嚴控地方債務增量,有助於防止出現金融風險,也有助於推動政府著力推進可持續發展的項目,實現從高速度到高質量的轉變。

  地方政府需要大量支出搞建設、惠民生,錢從哪兒來?張水波委員認為,根據2014年發布的《國務院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經國務院批准,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可以適度舉借債務,市縣級政府確需舉借債務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代為舉借。明確劃清政府與企業界限,政府債務只能通過政府及其部門舉借,不得通過企事業單位等舉借。張水波委員表示,這意味著地方政府可以在限額內通過正規渠道發行地方債。當然,發行債券有很多要求,這就需要政府提高自己的履責能力,獲得社會民眾的信心,獲得金融機構的認可。(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劉瑾)

  全國政協委員、雪松控股董事局主席張勁:

  加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

  全國政協委員、雪松控股董事局主席張勁表示,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加強新技術、新業態、新產品為特征的『三新』經濟與資本市場深度融合,在減少企業對借貸杠杆的依賴性的同時加強監管防范,是降杠杆的一個重要路徑。

  目前,我國銀行貸款等間接融資比重達到80%以上,股票、債券、商品期貨等直接融資比重不僅與發達國家存在差距,也低於俄羅斯、印度、印度尼西亞等國。與此同時,新科技革命背景下的數字化、智能化、定制化等,讓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緊密。資本市場是『三新』經濟融資的重要渠道。

  『三新』經濟具有高度的資本依賴特性,必須通過完善的資本市場體系幫助企業獲得研發及其他相關資金。張勁委員建議國家進一步加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加大對『三新』經濟與資本市場深度融合的支持力度,提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和科技創新的能力,從而有效降杠杆。

  前不久,上交所表示,2018年將在繼續從嚴監管並購重組的基礎上,重點支持新技術、新業態、新產品通過並購重組進入上市公司,但仍有不少『三新』市場主體沒掌握政策動向。張勁委員建議加大宣傳引導力度,及時提供諮詢指導,確保好政策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同時,應嚴把准入關,確保高質量『三新』市場主體成為上市公司。(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顧陽)

責任編輯:楊雪
【專題】2018全國兩會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