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3月4日電(記者 黃凱瑩 盧羡婷)高挑的身材、利索的馬尾辮、朴實的民族服裝……作為中國唯一海洋民族京族的基層代表,『90後』京族女青年黃利婷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西代表團裡格外顯眼。
『作為新時代的農民代表,希望在新時代有新作為,完成讓人民滿意的答卷。』這句看似簡單的話語,卻是埋藏在黃利婷心裡已久的願望。
黃利婷的家鄉,廣西東興市山心村位於祖國南疆,與越南隔海相望。濱海而居的京族是中國唯一的海洋民族,人口兩萬多。
2月27日午飯過後,黃利婷從山心村踏上了進京之路。行駛在村裡的水泥路上,黃利婷眺望車窗外,一邊是一棟棟具有設計感的別墅式小洋房,另一邊是村民們春耕的景象。
這條通往村外的路,黃利婷在幾年前外出求學期間走過無數次。但這一次她的心情很不一樣,覺得沈甸甸的,因為承載著父老鄉親的願望,還有京族同胞的期盼。
京族現在已經是中國較為富裕的少數民族之一,但黃利婷知道,這幸福的日子並非『從天而降』。父輩們常常提起京族人曾經的艱苦歲月。
靠海吃海,京族人長期以來以海為生。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他們住的是草棚屋和石條瓦房,過著『魚換糧油』的日子,捕獲的海產品大部分用於換購油、鹽、大米等食物,入不敷出是當時很多家庭的常態。
改革開放為京族人民的生活帶來了大轉機。他們利用與越南接壤、語言相通的優勢,大力發展邊境貿易。機械化漁船代替了部分傳統的手劃竹排,生產效率極大提高,村民集體發展海產養殖業,海產品收購、加工和銷售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
『如今還是有一些漁民的漁船不夠先進,只能去近海,如果想到更遠的海域,就需要更好的船只,資金需求比較大。』黃利婷說。
黃利婷是山心村的婦聯主席,『新官上任』剛剛兩年的她對於村裡的婦女創業特別關注,幫助她們申請政策補助等。來自海洋的『佳釀』——京族魚露,是山心村的重要產業之一。村裡許多婦女每年會用上幾千斤的小魚制作魚露,一斤魚露要用三斤魚和一斤鹽,能賣5到10元錢。出發前幾天,黃利婷還到村民梁秀萍家考察了她家的魚露生產情況。
雖然京族魚露已被列入自治區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但在『京族三島』中魚露產量最高的山心村,仍是以家庭作坊生產為主。黃利婷希望能把山心村魚露產業化的夢想,把京族人民創業致富的夢想,帶到人民大會堂……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