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吃湯圓的意義所在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全國各地的共同風俗。專家介紹稱湯圓也稱『湯團』或『圓子』『團子』,南方人還稱為『水圓』『浮圓子』。每到正月十五,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吃元宵。另外,湯圓的名稱與『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征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托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民俗專家表示,煮湯圓時,因為它開鍋之後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讓人聯想到一輪明月掛在雲空。天上明月,碗裡湯圓,家家戶戶團團圓圓,象征著團圓吉利。因此,吃湯圓表達的是人們喜愛闔家團圓的美意。同時也顯示中國人對傳統節日的傳承和熱愛,也是對中國文化的一種熱愛。
唐朝的元宵節食是面蠶。王仁裕(八八0—九五六)的《開元天寶遺事》記載:『每歲上元,都人造面蠶的習俗到宋代仍有遺留,但不同的應節食品則較唐朝更為豐』。呂原明的《歲時雜記》就提到:『京人以綠豆粉為科斗羹,煮糯為丸,糖為臛,謂之圓子鹽豉。捻頭雜肉煮湯,謂之鹽豉湯,又如人日造蠶,皆上元節食也』。到南宋時,就有所謂『乳糖圓子』的出現,這應該就是湯圓的前身了。至少到了明朝,人們就以「元宵」來稱呼這種糯米團子。劉若愚(生於一五四一)的《酌中志》記載了元宵的作法:『其制法,用糯米細面,內用核桃仁、白糖、玫瑰為餡,灑水滾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稱湯圓也』。

三、元宵節湯圓的做法
1.將黑芝麻洗淨,電熱鍋加熱,炒香芝麻(溫度要控制好,不要炒糊羅)
2.將炒好的芝麻放入粉碎機中,加入砂糖,攪碎即可。
3.在攪碎的芝麻中加入黃油,攪拌均勻(也可以使用豬油,注意用量,不然就太膩咯)
4.將芝麻捏成一個個圓,捏好之後放入冰箱冷藏
5.取出適量的糯米粉,用溫水和成團
6.在和好的面團裡取出一塊,放入電熱鍋中煮熟。
7.煮熟的面團和生面團和勻。
8.取出一小塊面團,捏扁,將陷包進去。
9.搓圓
10.將包好的湯圓放入電熱鍋中煮至浮起即可食用。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