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京津冀空氣治理交高分『答卷』 河北未來將『深挖治理潛力』
2018-02-22 13:50:26 來源:央廣網  作者:杜希萌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央廣網北京2月22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2013年9月,國務院發布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藍天保衛戰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全面打響。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相比2013年下降22.7%。京津冀細顆粒物(PM2.5)濃度五年下降39.6%,珠三角PM2.5濃度已連續穩定三年達標。

  然而這場『大考』並不會因為一個短期目標的實現而結束。在今後一段時間內,『治霾』仍將是環保部門、重點區域乃至每一個公眾最為關心的話題。京津冀空氣質量如何再上臺階?

  2017年12月31日,河北PM2.5年均濃度停留在65微克/立方米,尤其是入秋後沒有『爆表』天氣,空氣質量達到五年來最好,這讓河北省環保廳廳長高建民懸著的心稍稍放下一些,『從達標天數來看,2017年河北省平均達標天數202天,佔全年總天數的55.3%,較2013年增加73天。從重污染天數來看,2017年全省平均重污染天數29天,較2013年減少51天。』

  這份成績單也直接證明,『大氣十條』治理路徑對解決『霧霾』行之有效。環保部部長李乾傑說,後『大氣十條』時代,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將繼續出現在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作戰計劃中,『從主要措施來看,要協調有關部門加快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和交通運輸結構調整,全面推進「散亂污」企業及集群綜合整治,對重點工業污染源全面安裝煙氣在線監控,明確無證排污和排放不達標企業最後改正時限,逾期依法一律關停。以居民家用散煤和中小型燃煤設施為重點,加快推進「以電代煤、以氣代煤」,重點區域平原地區基本實現散煤「清零」。』

  不難看出,2017年重點推進的散煤替代和『散亂污』企業群整治,在這份『三年作戰路線圖』裡仍然佔據重要位置。從目前來看,這兩者對於2017年全年空氣質量的改善作用最大。

  環保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副巡視員吳險峰已經拿到部分地區散煤治理的成效評估結果。他表示,散煤治理力度越大,空氣質量改善成效越明顯,『自2017年10月到目前為止,「2+26」城市PM2.5濃度同比下降35%。北京、天津、保定、廊坊、石家莊是2017年散煤治理重點城市,其PM2.5改善情況在「2+26」城市裡居前五位。2018年初步考慮再完成400萬戶,預計至2018年底「2+26」城市1/3左右農村的居民將實現清潔取暖。』

  進入後『大氣十條』時代,意味今後PM2.5濃度的每一點下降都將比之前更難。

  如何向原有的治理措施再要成效?河北定下的思路是『深挖治理潛力』。按照環保部要求,10月起,京津冀『2+26』城市火電、鋼鐵、石化、化工、水泥等行業將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河北省環保廳大氣處處長高雷更表示,按照治理時間表,石家莊、衡水、唐山市將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力爭率先退出全國倒數『黑榜』。

  高雷更說:『下一步工作還是要標本兼治,通過環保標准、政策、技術等手段,倒逼企業轉型昇級、倒逼能源結構調整、倒逼公路運輸結構轉變。通過這個導向需求,制定作戰戰略,看每一個行業到底還有多大潛力。通過挖潛,對標國際、國內最高標准。』

  而在吳險峰看來,機動車,尤其是高污染車的治理,也將是未來三年攻堅治理的重點。隨著其他治理措施成效顯現,機動車污染對於PM2.5的貢獻率仍在上昇。尤其是在北京等大城市,這可能是未來最出成效的治理領域。

  吳險峰指出,將機動車環境管理納入環保監測和監管執法體系,特別是對篡改、屏蔽車載診斷系統(OBD)等各類違法行為實施零容忍,要利用遙感監測網絡、定期排放檢驗機構三級聯網,重點是對重型柴油車的治理。

責任編輯:遲灝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