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新春走基層】20年『村晚』唱出『泥腿子』文化自信
2018-02-16 21:05:56 來源:新華報業網  作者:吉鳳竹 張開虎 談翩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交匯點訊『金雞辭舊歲,瑞狗旺財來。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們,我給大伙拜年了,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裡,笑口常開,福如東海……』 2月16日,大年初一上午10點,江蘇省東海縣黃川鎮黃川村農民春節聯歡會隨著14歲的小持人王梓煜的開場白,拉開了帷幕,『下面,請欣賞由村民吳燕等人為大伙帶來的舞蹈《紅紅的對聯火火的歌》。』

  王梓煜的話音剛落,臺下10名『大媽級』的村民身穿紅色的服裝,手持紅色的手絹興高采烈地走上舞臺。音樂響起,演員們有節奏地舞動起來,臉上洋溢著歡樂的笑容。『好!』『不錯!』臺下響起了一片掌聲。

  『這樣接地氣的「村晚」,咱們農民愛看。』在烏泱泱的人群中,56歲的村民李祖霞說,『俺一年都沒錯過。』早在1998年,黃川村28歲的文藝愛好者黃業江就自費買了臺錄音機,在村裡舉辦了第一屆『村晚』。『當時沒有舞臺,沒有節目單,就是邀請村裡十幾個文藝愛好者在村頭圍著錄音機唱歌給村民們聽。』談起第一屆村晚,黃業江評價『一點都不正規』。

  但就是這麼粗糙的節目,依然吸引了全村幾百人前來觀看。這也堅定了黃業江繼續辦『村晚』的信心。以後的幾年裡,為了讓『村晚』正規起來,黃業江先後自費購買了話筒、功放、錄像機、電腦、調音臺、音箱、演出道具等。沒有舞臺,他就用4輛掛車拼裝出舞臺,再找來一個拉板車斜靠在舞臺上當梯子。

  就這樣,擁有2000多口人的黃川村『村晚』一唱就是20年。

  『中國的歌兒美美美,唱了一輩又一輩,插上翅膀她能飛,摻在酒裡讓你醉』。舞臺上,由村民自編自導的廣場舞《中國歌最美》正在火熱演出,盡管上臺表演的村民沒有受過專業訓練,動作也不標准,但講的是身邊事,演的是身邊人,唱的是心中歌,贊美的是新時代、新農村日新月異的幸福生活,贏得觀眾不時拍手叫好。『以前村裡春節期間沒啥娛樂活動,基本都是打牌賭錢,自從辦了「村晚」後,村裡打牌的人少多了,村裡也熱鬧了許多,過年的氛圍更濃了。』在現場觀看演出的村黨支部書記孫紅傑,談起20年來村民們精神面貌變化時,欣喜地說。

  伴隨著『村晚』的精彩上演,當地的經濟發展也一起騰飛。黃川村由當初的不足10臺運輸車輛,到如今達到200多臺,成為全鎮『運輸第一村』,每臺車年收入突破10萬元。擁有6臺運輸車的村民趙家有說:『現在大伙都忙著發家致富,玩的時間少了。這不,看完「村晚」,下午俺就要帶領車隊送貨到海南。』

  『不得了,不得了,沒想到這臺「村晚」居然辦得這麼漂亮,雖然沒有專業的舞臺和演員,但能看到左鄰右捨的表演,感覺特別親切,特別有年味。』同樣是黃業江『村晚』的『鐵粉』,63歲的夏德玉老人在看完近3小時的『村晚』後,贊不絕口,『誰說農村泥腿子搞不好文藝?咱們村的這場不比城裡的差!』由村民自編自導自演的節目,滿溢著的農家風情、鄉村記憶,讓人對這臺『村晚』和臺上的『民星』刮目相看。『今年我們家孫女就因為節目不過硬,被刷了下來,沒有上臺演出。明年一定叫她好好練,爭取上一次。』臺下,夏德玉遺憾地說。

  『「村晚」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好平臺,還能聚攏人心、增進鄉情,為鄉村振興凝聚文化的力量。這樣的春晚,我還要堅持辦下去。 』在現場,黃業江不停地忙裡忙外,充滿熱情。從1998年組織第一屆黃川村『村晚』開始,每年年初一或者初二,黃業江都會如約為十裡八鄉的鄉親們辦一場聯歡會,請村民們上臺表演,講述村民自己的故事。20年間,黃業江『導演』的『村晚』參與演員從10人發展到90人,觀眾從100多人達到高峰時的4000多人,黃川村『村晚』已成為遠近聞名的文化名片。

  53歲的本村村民張玉,已經連續十幾年在黃業江的『村晚』上表演了。因為表情誇張、經常反串男性角色,她的小品總能讓大家捧腹大笑。今年她又自編了一個名為《刁媳悔改》的小品參演。『小品裡有婆婆、媳婦、兒子三個角色,我女扮男裝演兒子這個角色,主要表現在婆媳矛盾中,兒子受到的夾板氣,目的還是引導大家正確處理好家庭關系。』張玉說,自從有了『村晚』,她感覺每年過春節又多了一種希望和期待。

  在『村晚』演出現場,舞蹈、三句半、戲曲、小品等一個個節目土色土香又精彩紛呈,既『接地氣』又『上檔次』 ,很多節目取材於身邊的人和事,展示『土得掉渣』的內容,也體現出『農民也能演』的文化自信。『今年比去年更精彩,可以說老少皆宜,全村人都有愛看的節目。』在臺下,村民孫佳鵬忙著用手機錄小視頻發朋友圈。

責任編輯:焦志明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