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一個人站在哪裡,決定了他將看到什麼。
2016年10月17日,景海鵬第三次執行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從393公裡以外回望地球,他看到了脈絡分明的大地、悠長綿延的海岸線,再抬頭,人類探索夢想的疆土——太空正在眼前,深邃遼遠。
2017年10月18日,一年過去了。景海鵬站在十九大『黨代表通道』上,面前是層層疊疊聚在一起的話筒,穿越耀眼的鎂光燈,他看到了電視機前的一雙雙眼睛:是孩子的好奇、年輕人的憧憬、老人的關懷,那是屬於13億中國人民的目光……景海鵬明白,正是這些目光,托舉著自己三次踏上了全人類矚目的築夢之旅。
『我真的十分渴望再上一次太空、再當一回先鋒、再打一次勝仗』,他有力而深情地回應了這些期待的目光。
一個人看到了什麼,決定了他心裡滿懷著什麼。
2017年10月13日中央軍委給航天員大隊記一等功慶功大會在北京航天城禮堂舉行。
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八一勛章』獲得者、黨的十九大代表景海鵬,看到過最遼遠神秘的星辰大海,也看到了最質朴真誠、牽動人心的目光。
他的心中,永遠激蕩著探索的勇氣與赤子的忠誠。
『第一次激動、第二次幸福、第三次享受』
2016年11月9日16時,一場被寫入中國航天史的對話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指揮中心展開。
對話的一方是中國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另一方則是遠在太空之上的兩名航天員。
『中國載人航天進入了新的高度,中國航天員在太空的工作生活條件更加完善,我們為偉大祖國感到驕傲和自豪!』。全國人民一起在電視機前見證了這場激動人心的『天地通話』,剛剛在太空過完50歲生日的景海鵬聲音鏗鏘有力,這距離他搭乘『神舟七號』完成自己的第一次載人航天任務,已經過去整整8年。
在這兩次飛天之間,景海鵬還於2012年6月16日至6月29日,與航天員劉旺,劉洋一起駕乘神舟九號飛船執行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

2012年04月18日景海鵬劉旺劉洋在飛行程序模擬器中進行飛行程序訓練攝影:朱九通
8年3次飛天,景海鵬每一次都帶著全新的任務。2008年9月27日16時41分,與航天員劉伯明一起配合翟志剛完成首次太空出艙行走,在343公裡的太空軌道實現了中國人與宇宙的第一次直接握手;2012年6月18日17時04分,景海鵬、劉旺、劉洋『飄』進天宮一號,太空從此有了真正意義上的『中國之家』;2016年11月18日13時59分,與戰友陳冬在太空完成33天中期駐留,為後續的中國空間站建造運營奠定了更堅實的基礎。
景海鵬是唯一一個三次執行過飛天任務的航天員,且一次比一次狀態好。他這樣總結自己三次飛天的不同感受:第一次是『激動』,第二次是『幸福』,第三次則是『享受』。
在執行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時,整流罩打開,飛船的右舷窗亮了,壯美的太空又一次讓景海鵬驚嘆,他問身邊初次與太空『握手』的陳冬『爽不爽!『,陳冬酣暢淋漓地喊出一句『爽』。這段意料之外的『私房對話』迅速在年輕網民中走紅,人們笑稱景海鵬是『太空老司機』。
『的確是發自內心地享受,希望陳冬也能和我有同樣的體會。』在回憶這段對話時,景海鵬的興奮猶在,無論是在火箭點火昇空的瞬間,還是在艙內執行任務,他永遠給人自信、從容之感。
『你們能飛多高,我們的頭就能抬多高』
景海鵬對一個瞬間記憶尤深,他曾在鏡頭前反復講述:航天員在國外訪問時,有華僑老人對他們說:中國航天飛船飛得有多高,我們華僑華人的頭就能抬多高。
這件事扣動了景海鵬的『初心』:因為他始終知道,托舉航天員飛上九天的,是田間耕作帶著泥土的手,是車間作業長滿厚繭的手,是實驗室裡與儀器設備相伴的手,是座座營盤緊握鋼槍的手,是億萬中華兒女勤勞智慧的雙手。
飛臨太空,人類暫時靠別了地心引力的束縛,但對景海鵬來說,身體會失重,心靈卻永遠不會。因為他坐標系,牢牢定位在國家、集體與責任中。
1998年,景海鵬從1500多名備選者中脫穎而出,正式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成為我國首批14名航天員中的一員。
『我永遠都忘不了20年前舉起拳頭宣誓的那一刻。』見過了浩渺宇宙,已獲得榮譽等身,但回憶起入隊宣誓的那一刻,景海鵬仍然像當年那個熱血沸騰的青年,『英勇無畏,無私奉獻,不怕犧牲。』2018年1月4日,在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成立20周年之際,景海鵬與其他戰友一起重溫了入隊誓詞。
『英勇無畏,無私奉獻,不怕犧牲。』12個字裡,凝結的是一個人為了夢想與忠誠能做出的最大限度的努力,挑戰身體、意志力、年齡的極限:5年內8大類上百個科目的學習;通過高強度訓練以保證能在失去重力、大腦充血的情況下始終保持頭腦清楚、不犯錯誤;對近千頁的操作手冊全部了然於胸,對所有的儀器設備進行上萬次的練習……
『上午有三個小時的文化課學習,下午本來是身體訓練,因為采訪暫時調整。』景海鵬對媒體講述了自己最普通的一天:『就這樣過了20年。』

2016年05月18日景海鵬陳冬在天宮二號模擬組合體進行設備操作訓練攝影:朱九通
『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一個人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
用這句曾令無數青年熱血噴張的名言來總結景海鵬的20年,恰如其分。
也正因如此,他纔能滿懷信心地在十九大『黨代表通道』上對全國人民承諾:『身體和心理各方面狀態都非常好,會更加認真、刻苦地訓練備戰,時刻准備接受黨和人民的再次挑選。』
『你們也要記住他們的名字,要為他們喝彩。』
經過長期訓練,作為航天員的景海鵬無論是身體素質還是心理素質,都比常人要好出不止一個數量級。在鏡頭面前,他始終精力充沛、神采奕奕,令人時常有一瞬恍惚,是否英雄永遠都是如此剛硬、果決,不知疲倦。
筆者的疑惑在采訪進行到最後時打破。
『假設你有整整一個月假期,沒有任何任務、壓力,你會選擇做什麼?』
聽到這個問題,景海鵬有些愣神,他問記者:『一個月,沒有任何事兒?』
得到確認後,他挺得筆直的腰背有稍許放松,眼光慢慢轉向別處:『我想關掉手機,帶著自己的家人,找個山清水秀的地方,什麼都不乾,就陪他們呆著,說說話,享受真正的天倫之樂。』
人們都知道景海鵬8年執行了3次載人航天任務,但卻鮮有人知道,從1998年正式成為中國航天預備飛行員到2008年搭載神舟七號飛上太空,整整十年景海鵬沒和家人度過一個春節,期間就回去過三次。
他說起了航天員之『苦』,『10年未曾盡孝,不能常常陪伴在老人左右。』
在談到這個話題時,人們熟悉的那個志如堅鋼、從容自信的功勛航天員暫時『隱身』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心懷愧疚的兒子、丈夫、父親。
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真英雄是有血有肉、有選擇、有情懷的。景海鵬是性情中人,他的赤子之心,獻給了宇宙和星辰、祖國和人民,同樣也獻給了家人和戰友。
在記者提及同為航天員,但卻因種種原因與載人飛行任務失之交臂的鄧清明時,景海鵬的眼神斂入幾分莊重,他說:『中國航天的每一步,都由許多人共同保障完成,技術人員、工勤人員,還有和我們一起訓練卻沒能完成太空夢的戰友。』
他說:『除了鄧清明,我們還應該記住這些名字:吳傑、李慶龍、陳全、趙傳東、潘佔春。我提議,我們一起為他們鼓掌。』
景海鵬一字一頓念出的名字,是我國首批停航停訓的航天員,他們因種種原因無緣太空,這些名字也寫入了厚重的中國航天史。
談到過去的2017年,景海鵬用『感恩』、『收獲』、『奮進』三個關鍵詞來總結,但對不停奔跑的人來說,每個時間刻度都是起跑線。
『正在有序地備戰空間站。』景海鵬平靜地談到2018年的打算,他為自己選擇的路指向了一個更宏大的時代坐標——中國航天夢!他踏出的每一步都是明天的路標;他們的每一次勇敢出征,都在給後來人傳遞力量。(文/樊帆)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阿城區打造金源文化主題公園2021/09/06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