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視網消息:『家長托付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個咿咿呀呀,連說話都不會的孩子,而是幾個家庭的未來』。這是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小兒外科中心主任醫師王旭常說的一句話。近30年來,她率領團隊摸索出一整套小兒危重癥先心病圍術期管理體系,幫助兩萬餘名孩子安全度過充滿風險的術後恢復期,從死神手裡搶回4000餘個垂危的生命,使阜外醫院小兒先心病手術總死亡率維持在1%以下的國際先進水平。
先天性心髒畸形目前是我國新生兒首位出生缺陷疾病,全國每年有近20萬的孩子需接受手術治療,手術之後,等待這些本就孱弱的孩子們的是漫長而充滿風險的術後過程,需要在監護室裡經過醫護人員日夜的監護和調整,逐漸地脫離各種機械和藥物的輔助,手術方算成功。
先心病術後監護工作由於其特殊性並不為人們所熟知,但確是當之無愧、不可或缺的一個職位。國外早已建立了專業的醫護團隊,而國內起步較晚。王旭從參加工作的第一天起,就一頭紮在ICU,二十年如一日,始終工作在孩子們的病床旁。王旭說:『兒科不好做,孩子小,各個器官均未發育成熟,情況復雜多變,家長的焦慮心情往往需要醫生付出更多的耐心。』
王旭針對小兒先心術後監護的重點和難點,經過不斷摸索,建立了針對不同年齡、不同病種、不同術後危重情況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術後監護及治療策略,明顯降低了新生兒和重癥復雜先心的術後死亡率,使各類危重癥患兒圍術期的搶救成功率逐年提高。她也從小姑娘成了科室主任、學科帶頭人,在她的帶領下,小兒心髒外科術後監護水平不僅多年來保持著國內第一,而且達到或接近了國際最高水平。
王旭非常注重年輕醫生的培養,她深知『一花獨放不是春』,讓我國先心病術後監護事業後繼人纔層出不窮,纔是她義不容辭的責任。她特別注重醫療文件質量的提高和技術考核制度的強化,無論多忙,每天親自帶醫師、學生十幾次教學查房,從而建立起了我國最大的一支小兒心髒術後監護隊伍。她領導的小兒ICU團隊被評為全國青年文明號,並多次被評為院級優秀集體。
『我的家是由爸爸、兒子和王醫生組成的。』王旭兒子上小學時寫的一篇作文,至今讓王旭記憶猶新。『這麼多年,我最虧欠的就是家庭。』王旭說。而在兒子看來,媽媽一心撲在病人身上態度和行動,就是給他的最大財富。多年來,他以母親為榜樣努力學習,最終如願成為阜外醫院的一名醫生。
對於王旭的繁忙,愛人雖時有怨念,但更多的是理解,『有時候真挺生氣的,但看到她那麼累,那麼多小患者健康成長,自己也挺自豪的,跟王旭在一起,學會了很多技能,能當爸、能當媽、還能當大夫給兒子治病。』做女兒、做媽媽、做妻子她都不及格,但作為ICU患兒的『王媽媽』卻是滿分。(線索來源:國家衛生計生委宣傳司)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阿城區打造金源文化主題公園2021/09/06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