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中國夢實踐者】義診30年的她手術次日即返崗,唯一一次缺勤是因為女兒
2018-02-08 13:53:33 來源:央視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央視網消息:每月20號的清晨,陶依嘉會准時趕到上海第一醫藥商店,把血壓計、常用藥品、拷邊機等服務用品從小倉庫裡搬出來,分別裝上『為民服務』小車。整個搬運過程需要半個多小時,對於如今已年過花甲的陶依嘉來說有些辛苦。7點不到,藥店門口的為民服務攤位准時『開張』,陶依嘉守候在攤位前等待她的第一位客人。

  這樣的守候,陶依嘉堅持了30多年。

  1982年,在全國第一個文明禮貌月中,陶依嘉和其他5位民兵推著『義診義療為民服務小車』走上街頭,為群眾量血壓、稱體重,吸引了很多人排隊等候。

  那天,有個老伯問她:『你們下個月還來不來?』陶依嘉回答說:『以後我們每個月都來。』

  沒想到的是,這麼一句簡單的承諾,陶依嘉堅持到現在。

  從那年開始,她每月20日早上7點半至9點半擺攤為百姓服務,30多年來僅因生孩子缺席過1次。但是,就在孩子出生66天後,她就回到了服務臺前,而她的女兒就睡在攤位旁的紙箱裡。2006年6月,陶依嘉做了一次手術,19號拆線出院,20號一早她就咬著牙出現在了服務臺前。

  『群眾需要我們這樣的服務,他們都等著我。』陶依嘉說。

  1997年11月20日,以陶依嘉名字命名的『依嘉醫藥熱線』開通,目前已經接聽1.9萬多個電話,為全國各地乃至海外的群眾,送去急救藥品近200件,挽救了100多人的生命。

  2010年,陶依嘉從上海醫藥商店退休,但是她沒有從『為民服務』的活動中退休。

  『每個月的19日晚上基本都睡不好覺,惦記著第二天早上為民服務攤的統籌安排。』陶依嘉說,4點起床,5點准備,7點擺攤到9點鐵定結束不了,等全部收拾完畢從第一醫藥商店離開,已經將近10點多。

  陶依嘉的堅守帶動了更多人加入為民服務的行列。她在上海南京路的商業、企業員工中組成了一支超過60人的隊伍,服務了近330萬市民和游客,一些勞模也加入其中。

  如今,『為民服務』團隊一步步發展壯大,從原來的一輛小推車,發展到100多個攤位。項目由最初的3個發展到目前的10多項。每月20號的清晨,在新世界門口、南京路步行街第一醫藥商店門口以及置地廣場門口3個點,老百姓都能得到免費的服務。

  在如此忙碌的節奏中,老百姓的需求都被陶依嘉默默記在心裡。早些時候,為民服務項目中有一項『服裝拷邊』,後來由於志願者退休了,這個項目被迫取消,可還是有很多不知情的老百姓帶著衣服來尋求服務。於是陶依嘉她決心重開這個項目。沒有拷邊機,她就自掏腰包買兩臺『填上』;沒有拷邊用線,他就自己去買。她買的都是進口的滌綸線,拉不斷,比市面上那些拷邊用線都要紮實。

  『擺攤』沒有調休,沒有獎金補貼,陶依嘉不計較,反而用多年來所有的獎金設立了『為民服務基金』,用於補貼器材消耗、扶貧幫困上。如今她的徒弟們在各自的崗位上都能獨當一面。

  『我也會慢慢老去,但我希望繼承者能薪火相傳,形成永不斷檔的梯隊。』陶依嘉說,

  2017年5月,依嘉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立,陶依嘉有了新的服務平臺。創新工作室納入了職業藥師、服務明星等,推出了更多的為民服務項目。

  『我最大的心願是把我的想法化成實際行動,再做30年!』陶依嘉說。(材料來源:東方網文匯報解放日報)

責任編輯:王傲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