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必看乾貨:2017年謠言備忘錄
2018-01-30 16:35:02 來源:人民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人民網北京1月30日電(記者孝金波)2017年過去了,那些令人驚心動魄、啼笑皆非的謠言你還記得嗎?人民網『求真』欄目與百度闢謠平臺聯合推出年度盤點,跟小伙伴們一起回顧謠言的套路。希望在新的一年,如果再遇到這些謠言改頭換面,大家都能慧眼如炬,秒辨真相。

  @——————公共管理類——————@

  1.雄安新區系列謠言搜索次數

  1300萬事件新聞熱度★★★

  【傳聞】

  ①男子因誤賣雄安房子跳樓;② 5月,雄安新區補償標准公布;③雄縣倆大媽跳廣場舞中暑身亡;④

  清華大學將遷入雄安新區

  ……

  【真相】① 4月3日,有男子墜樓去世,經白溝新城警方調查確認,死者在保定沒有房屋買賣和交易行為。② 5月20日,雄縣公安局通報造謠『補償標准』的網民被拘留10天,另外,2017年9月鑒於新區征地拆遷政策體系尚未出臺,雄安新區先行補償標准公布。③ 8月4日雄縣舉行廣場舞比賽後,一網民因開玩笑稱有多人中暑身亡,另一網民未核實就轉發,兩人被各處以5日治安拘留的行政處罰。④一篇稿子中的『我猜清華大學可能會成為第一個遷入雄安新區的樣板單位』,經過多次傳播,就變成《媒體:河北雄安新區設立清華大學要去河北了》。4月14日,人民網刊文

  《清華大學將遷入雄安新區?校方:我們沒有相關的消息》,再次明確『清華大學遷入雄安新區』是謠言。

  【詳細】

  【套路】雄安新區的設立是千年大計,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有關它的話題『自帶光環』,備受矚目。不僅在2017年會有謠言,今後也難免會有。如果您在非權威渠道看到奇怪的傳聞,還請先打個『問號』。

  2.國家氣候中心推出中國『新四大火爐城市』榜單

  搜索次數409萬事件新聞熱度

  ★★★

  【傳聞】2017年7月,一篇『武漢不再是全國三大「火爐」』的報道刷屏網絡。文中稱,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首次向公眾權威公布中國夏季炎熱城市情況,夏季炎熱程度靠前的10個省會城市或直轄市分別為:重慶、福州、杭州、南昌、長沙、武漢、西安、南京、合肥、南寧。其中,重慶、福州、杭州、南昌四個城市成為『新四大火爐』,武漢退出前四,位居第六。多地網民信以為真。

  【真相】這份號稱首次發布的中國『新四大火爐城市』榜單與2012年國家氣候中心公布的前十火爐城市名單完全一致,根本不是『新名單』。

  【詳細】

  【套路】媒體刊發內容出錯,網民防不勝防。媒體需加強對於內容的把關與審核,以免誤導。

  3.2020年將取消中考搜索次數347萬

  事件新聞熱度★★★

  【傳聞】2017年11月,一篇《2020年中考要取消,即將普及高中…》的文章,引發家長關注。

  【真相】12月5日,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回應,教育部於2016年頒布了《關於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推行初中學業水平考試,並不是取消中考,而是將初中畢業考試和高中招生考試合二為一,實現一考多用,避免多次考試,減輕學生重復備考的負擔和壓力。

  【套路】

  從十九大報告中『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推出『高中義務教育』,再罔顧普通高中、職業高中等的區別,臆斷『取消中考』,謠言就是這樣脫離現實,斷章取義,偷換概念,誤導他人的。

  @——————社會事件類——————@

  4.吳京一家人都不是中國人搜索次數1.9億事件新聞熱度★★★★★

  【傳聞】電影《戰狼Ⅱ》火了後,有網傳消息稱,『吳京是中國香港籍,妻子謝楠持有美國綠卡,其子是英國國籍,一位拋棄中國大陸國籍的人在教育你愛國,你還信了?』

  【真相】謝楠母親闢謠,並曬出謝楠、吳京兩人的中國護照,以及兩人孩子的出生證明,用事實證明吳京一家人都是中國國籍。發出造謠微博的用戶迫於輿論壓力也刪除微博,並為自己不經核實聽信謠言給吳京所帶來的影響公開道歉。

  【套路】關於名人國籍的謠言,時有出現。楊瀾、張海迪、許晴都曾闢謠。《戰狼Ⅱ》的熱映,激發了國人的愛國熱血情懷,此類『釜底抽薪』的謠言,利用主創人員的身份和電影主題的反差作文章,進而引申為『愛國元素不成立』,

  不僅蹭了熱度,還潑了冷水。值得警惕。

  5. 『九寨溝地震』捐款返雙倍搜索次數6600萬事件新聞熱度★★★★★

  【傳聞】九寨溝地震後,有部分網民表示收到地震局救援中心發來的呼吁捐款短信,短信中提到,請市民將錢打入某賬號,該款項將全部用於四川地震救災,同時,承諾災後將雙倍返還捐款金額。

  【真相】8月9日,多地網警對此信息進行闢謠,稱系騙子欲借地震災情騙取錢財,廣大網民請不要輕信來源不明的信息,尤其是涉及財物方面的信息,一定要仔細甄別,防止上當受騙。

  【套路】災情謠言作為災害信息衍生品,常借助災後的輿情『聚光燈效應』混淆視聽。官方機構第一時間闢謠,使謠言止於真相,纔是要義。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楊雪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